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供给侧改革与用户思维
薛世君
  薛世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词汇现在很热。看到这个词,最先在我脑子里蹦出来的是营销界一个据说很经典的案例——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

  其实细细想来,干嘛非要把梳子卖给和尚呢,人家不需要这个产品啊。生产的梳子多了,产能严重过剩了,以致推销员连压根就不需要梳子的和尚都当作“潜在客户”,可见需求饱和到了何种程度。这个时候恰恰应该进行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去产能”才对。先不问青红皂白生产出一大堆梳子来,再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去推销,这不是单方面地硬要去“刺激需求”“开发需求”吗?供给侧改革,就是要避免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尴尬。

  在媒体上看到一位创业者讲述创业心路历程,这个叫“豆果美食”的公司发现,与年龄大的人喜欢去菜市场、超市买菜不同,很多80后、90后烹饪水平几乎为零,又懒于对食品原料做洗、择、切等预处理工作。于是他们便提供半成品食材,用户买回来可直接下锅,用户烹饪简单、吃起来方便又不浪费时间,广受市场欢迎。

  还有个“名医主刀”的平台,用市场化手段,解决身患重病却约不到医生排不到床位的难题,满足用户“看好病”这个需求;家庭智能陪伴机器人“小鱼在家”,初衷是“找回缺失的陪伴”,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家人间“陪伴的体验”,满足的是那些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以及都市里父母忙于工作无法陪孩子的家庭情感需求……

  这些创业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秉持“用户思维”,针对客户的各种个性化、细分化需求,千方百计地提供各种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做到了“用户至上”,做到了“顾客就是上帝”,而不是像卖梳子给和尚那样,不管你需不需要,忽悠住你再说。

  其实,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说要忽视“需求”。前段时间,“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就强调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互为条件,相互转化。真正聪明的商家,是针对你的“需求”,开发你无法拒绝的“供给”。一个推销员再聪明,也不能天天卖梳子给和尚。合理的做法,就是多从“改善供给结构”方面想办法,多提供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用户高水平、高品质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就像苹果手机的贴心和高性能。

  互联网经济的“用户思维”,旨在于不仅能满足粗粝的生活方式,更能引导高品质的生活追求,不仅能满足用户的普遍性、低层次的需求,更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高品质的需求。这种“用户思维”,也应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新民资讯
   第A1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家装之窗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08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09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广告
供给侧改革与用户思维
靠什么保障15元盒饭“不断供”
让消防员成为城市骄傲
给保姆打工
走出“水困局”,只能赢不能输
牛皮蒙猪腿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供给侧改革与用户思维 2016-01-21 2 2016年01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