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次寒潮带来的影响,网友也纷纷表示“有话要说”。
微博网友@菩萨老虎 在本报官方微博@新民晚报新民网留言:我们家自来水管冻了整整一天,向物业报修二次,至今没人来过。最大的问题是第二天还是解不了冻,欲哭无泪啊!
网友@回归SIMS的中原 则吐槽称:家里水管被冻的……真的感受到来自世界的恶意呐!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网友“存智”表示:今天上班迟到了,原因是门冻了打不开,老板信吗?
一位新民晚报app网友调侃称:想倒点水,水管冻住了;想开个窗通风,窗冻住了;想晾个衣服,衣服没了……因为衣服变成冰块,给吹到楼下去了……
除了慨叹自己的遭遇,网友们还把目光对准了城市规划上的一些问题。
网友@无门无派的熬成仙:零下5摄氏度可以应付,再降2摄氏度后就冻,标准未免太低。相关人员得思考下。
@好小孩纸avon团酱:百年一遇的寒潮,百年一遇的高温,百年一遇的暴雨,这个城市在百年一遇面前有些脆弱。
@当神迹降临时 则表示:寒潮来了谁都不想的,但听到预报后,水管能不能预先做下防寒的处理?
不少代表委员的观点和网友类似,有人指出,目前上海供水设施的防冻设计标准是-5℃以上,应适当有所提升来应对极寒天气。
不过,网友@onepiece 有着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把每个水管都建设得跟东北一样倒也没必要。不过,至少可以提前几天预防一下。
正如网友所说,遭遇各种“百年一遇”,城市规划的一些短板暴露无遗。代表委员们、网友们对各种“百年一遇”有忧患意识值得点赞。“思患”过后,更重要的则是“预防”。
设计好各种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做好防寒防冻的知识传播,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都有待完善的措施。城市规划是主动且具有前瞻性的“防患于未然”,而并非是被动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做好“百年一遇”的打算,切莫抱着“百年不遇”的侥幸,这才是城市规划的应有之道。
新民晚报新民网 卞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