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3月2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火点燃火,以心发现心
陈 奇
  陈 奇

  我是一个老文艺工作者,党龄和艺龄都已过了70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投入朗诵活动成了一项重要内容。

  最初的朗诵完全是为了战斗。当年搞学运时,我们国立剧专的同学自己创作了朗诵诗《十字架上我的爱,十字架下我的恨》,十几个同学手挽手肩并肩大踏步地边行进边高声朗诵,给予群众极大的鼓舞。有一位当年金陵大学的学生几十年后见到我还回忆起这一场面,大家都很激动。

  朗诵不是为了自我陶醉,是要借助文本传达自己的激情。《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改革开放以来,这首诗我已朗诵了上百次,每次都仍然激动不已,每次都依然一气呵成。有人很奇怪:一个耄耋老人,哪来这么大的劲头?因为我有感而发。我喜欢这首诗,我懂得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要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要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发自内心地传达给所有的听众,与他们交流,跟他们互动,同他们共鸣。“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朗诵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位,朗诵应当在广大群众之中,它应该是最接地气的,没有激情,没有愿望,朗诵是很难成功的。

  有时我会羡慕一些歌唱家。他们歌声一起,马上把观众吸引住,甚至会一起唱了起来。同他们相比,我们有些朗诵的场面就显得冷清,甚至有的听众还会“溜号”。我们要学习歌唱家,真正把观众视为自己服务的对象,真正与他们打成一片。有一次朗诵,3000人的场面,后面的观众看都看不大清楚,我就想,一定要和他们拉近距离。读着,读着,我就情不自禁地走下了舞台,走到了观众当中,使他们感到,我的确有许多心里话要对他们倾诉。我并不是说,每次朗诵都要走下台去,但与观众交流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在北京演出时,我就此与殷之光、曹灿、徐涛等进行交谈,他们都对我表示肯定。

  朗诵毕竟是一门艺术,激情与理解之外,还要寻求适当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手法。一次,我朗诵邵燕祥的《谜语》,它把诗和谜语都融合在一起,匠心独运地对“良心”作了阐释。这给了我启发,我就先坐在观众席里,演出时从观众中走出来,以引导大家猜谜的方式朗诵一遍,等大家得出谜底后(有时还可以给点奖品),再上台更鲜明流畅地复诵一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时,朗诵者的造型和周边环境与氛围的设计也很重要。一次我朗诵短诗《酒》,写一位女船主与风浪搏斗的故事。我就穿一件棉坎肩,举一个搪瓷茶缸上台,边饮边诵,一股豪迈洒脱之气油然而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之,朗诵也要不断创新,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当年的老校长吴仞之老先生要求我们读台词、诵诗文时都要在文本上圈点勾画,这一习惯我始终保留着。我曾看到鲁迅先生的文字,说一篇作品摊在桌上阅读和举在手上朗诵是不一样的,后者应当是立体的。这给予我很大的启发,我始终致力于朗诵的立体化。近年来我也结识了上海朗诵界的新朋友,希望齐心协力取得更大成果。

  十日谈

  漫谈朗诵艺术

  朗诵艺术也能提升生命的价值,明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街拍/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让经典作家成为顶级大V
听钟品酒持杖,杰瑞你还藏有啥
卡萨布兰卡
白桃VS水蜜桃
书法
喊出春天的心事
以火点燃火,以心发现心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以火点燃火,以心发现心 2016-03-20 2 2016年03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