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长为邻居做点事
今年44岁的王君,因小儿麻痹症只能靠轮椅代步。她通过苦练,掌握了一手娴熟的缝纫技术,开起了裁缝铺。2002年,王君安家西渡紫竹苑,在残联的帮助下挂靠企业,不再经营自家的裁缝铺。
很快,王君就被这里热心的邻居感动了。“丈夫有时下班晚,我行动不便,邻居们总是帮着买菜、接送女儿。”一次,她用闲置在家的缝纫机做了一个围裙,邻居们都夸好看。王君灵机一动:“不如利用自己的特长,为邻居们做点事。”从此王君开始在家“缝缝补补”,免费帮邻居加工被套、沙发套、袖套等。渐渐地,她的手艺在小区里传开了,对找上门的居民,她来者不拒,分文不取。
缝纫机搬进了居委会
在王君看来,免费缝补是体现自己价值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回馈。“我要用我的能力来回报大家,为大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了帮助更多人,2014年4月,王君索性把缝纫机搬到了居委会,固定在每周五上午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缝补服务。起初只是换拉链、修改裤脚、开线缝补,后来她发现一些老人心疼儿女要扔的衣服,改都不改就穿在自己身上,大多不合适,便又加上了修改衣物这一项。
女儿也当上了志愿者
每到周五,丈夫便推着轮椅把她送到居委会,车把上、她的腿上总有大包小包已修补好的衣服;而每次志愿服务结束,她又会带走更多的衣服。她细心地一一做好记录,折叠整齐。“大家把衣物送过来,那是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无论刮风下雨,王君的志愿服务从未间断。“每周五服务是我对大家的承诺,志愿服务也是我的事业。”
2010年起,文怡居委针对辖区内独居、空巢老人多的特点,发起了“情暖夕阳,关爱老人”志愿服务项目,王君是积极参与的志愿者之一。每年冬天,她总要织很多手套、袜套、围巾、护膝、帽子等,送给小区里的独居、空巢老人。一日,一位老人敲开王君的家门,指着自己膝盖说:“姑娘,谢谢,你织的护膝保护了我的风湿腿,更是温暖了我的心啊。”
在王君的感召下,如今她的女儿也成为学校、社区中的一名志愿者,经常走进孤寡老人的家中陪他们聊天、打扫卫生;也走进楼道、小区,清洁环境、宣传文明。
记者 陈浩 通讯员 顾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