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妻儿就念叨着要为我过一次生日。
妻对儿说:“你爸爸平时不过生日,今年得好好过一次。”儿对我说:“爸呀,四年一次不容易,你现在还是小青年。”儿媳则一脸的疑惑,“爸爸的生日怎么是二月二十九日呀?”她年轻,也许很少听说这个日子,看我就像看外星人一样好奇。
说来也好笑,我的生日竟然困扰我整整半个世纪。小时候最喜欢过生日了,那时惯用阴历计算,妈妈说我是二月初五生的,每到那一天,照例会吃上一大碗美滋滋、香喷喷的大排面,惹得几个妹妹直流口水。小学毕业时,我第一次从户口簿上看到自己的出生日期是二月二十九日。由于当时的无知,不仅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自己也羞得无地自容。世上哪有这么一天?一定是妈妈搞错了。问妈妈,她也说不清楚,害得我从此拒绝过生日,觉得自己连确切的生日都不知道,简直像没有户口的“黑人”。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年龄增长,终于明白确有四年一遇的“二月二十九日”,也知道出生年的二月初五就是那个日期。我冤枉了妈妈,可惜她没听到儿子的道歉就匆匆地走了。尽管如此,我的“生日心结”并没有完全打开。由于日期罕见,同伴稀少,我怕引起别人的议论,依然对生日讳莫如深,甚至连单位工会发的生日蛋糕也不愿去领。
退休后,我的思想日渐开朗,对于生日也不再回避了,在妻儿的劝说下,终于决定在今年的二月二十九日堂堂正正地过一次生日。原本不想张扬,还是惊动了不少亲友,各种贺卡、电话、微信纷纷而来,他们知道我的性情,一律不提“福”、“寿”之类的套话,反以“老顽童”、“青春似火”、“青春常在”的雅谑祝愿。六号楼的老吴写来的贺诗更是别具一格,直接道出了我的心声:“四岁华年一岁计,恭喜天公巧安排,夕阳正红花正放,‘华发青年’最精彩!”
回想着生日的前前后后,真是感慨万千,思绪难平。这是我个人生活的平常小事,却在晚年绽放风采。“二月二十九日”的生日曾使我困惑纠结,现在反而成了新的动力源泉。我虽然不相信“四岁华年一岁计”的神话,也知道老之将至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但我坚信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倘若以此为荣,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和青春激情,我的晚年生活一定丰富精彩,无愧于“华发青年”。
感谢老吴的指点,感谢“二月二十九日”的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