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创新,我们现在看到的京剧应该还是图片上“同光十三绝”那模样,越剧也还依然唱着“小歌班”的“呤哦调”吧,哪来现在流派纷呈的景象。中篇评弹《林徽因》从创作开始就有自己特定的目标观众群,所有的创新尝试,从营销推广到作品本身都是针对这个特定的目标观众群而来的。至于创作态度,这个作品的确认认真真想作一点创新突破的尝试,不是在捣糨糊、瞎胡闹。
当然,目的端正了,态度认真了,不等于说作品一定就成功了。评弹《林徽因》显然还有很多有待提高、值得商榷的地方,剧组方面应该有胸襟听取不同的意见。但另一方面,观众也罢、同行也好,也要允许这种创新尝试,走太远了,可以建议人家往回走,走错路了,也可以指出来。
传统长篇再好,以现在的生活节奏,想要年轻一些的观众天天晚上进书场、连听一两个月来听完一部作品,已经太不现实。即便现在普遍把长篇缩短到了15天说完一部书,对于一般年轻观众来讲恐怕也太长了。因而评弹作一些新的尝试几乎是必须的,如果还想要年轻观众时不时进书场、剧场听听书的话。因而对于《林徽因》们,不妨多些鼓励与掌声。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