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生很有意义的一件新事,是今年春节外环线内禁放鞭炮得到完全不打折扣的落实!
近些年来,“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传统习俗不断发扬光大,一到除夕,鞭炮大放特放,噪声震耳欲聋,烟雾弥漫呛人。到了初一零时,站在窗前放眼望去,但见城市上空,到处火光闪耀,“炮”声隆隆,硫磺味火药味从紧闭的窗户缝隙中钻进来,嗓子眼火辣辣地难受。到了年初五零时财神降临人间时,鞭炮烟花的燃放密度,几乎让人感到是不是发生了战争?这恐怖的噪声,让人无法睡眠休息,连宠物也受惊发了狂,猫狗抓伤咬伤主人是家常便饭。为放鞭炮炸伤眼睛炸伤手指的每年都有不少。为防火灾,消防队在整个春节都要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及时出警浇灭火灾苗子。更倒胃口的是,天亮出门抬头一看,天空中厚厚一层黄褐色的雾霾,空气污染爆表!这烟花炮仗火药的碎屑,漂浮混合在空气中,全让人吸进肺里流进血管里。近些年来已有市民每到过年就出国旅游,去享受安静和新鲜空气,游览购物倒在其次。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生产500个鞭炮,需要0.3立方米木材,等于是砍了一棵3米高的树!且鞭炮纸屑无法回收利用。所以,过年放鞭炮这一传统习俗,为增添一些喜庆气氛,带来那么多实实在在的害处,花费那么大的代价,实在不值得。
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市民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对安静的居住环境和清洁空气的需求上升,对噪声和污染反感厌恶,于是,对过年一定要放鞭炮这一传统习俗开始反思,反对者队伍日益壮大,赞成者有的动摇有的犹豫已现分化瓦解态势。在这个时机,政府出台外环线内禁放鞭炮的地方立法,用强制的法规逼一逼,再加上宣传到位,监管到位,惩戒到位,这传统习俗就改掉了。这就是倒逼机制的强大威力。
用倒逼机制推动进步的最好案例,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各个层级的大小领导分期分批地进各级党校学习,由专家教授上课,讲解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加入世贸组织,讲解世贸游戏规则。刚开始时很多人不适应,但我们已经签了约没有回头路可走,只能排除各种障碍一路向前。现在回头来看,中国加入世贸15年后,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倒逼机制的威力有多大!
现在又有新的问题。比如,中国经济规模很大,生产能力很强,但却缺少世界著名的品牌。商场里琳琅满目,但国人却热衷去日美欧“扫货”,外国的婴儿奶粉,尿布,服装,可冲水的马桶盖,眼药水,药妆,保温杯,电饭煲,烧小菜的锅,都要从发达国家大包小包买回来,为什么?现在多数国人已经过了温饱阶段,尤其是中产阶层,购物讲究品牌、品质、消费体验,开始享受生活了,宁可少些,也要好些。如何将中国国产商品的品质提升大步,满足消费者需求,又需要我们及时出台新的倒逼机制,逼着企业再上一个质量台阶。
近日读报,读到全国人大代表樊芸建议制定质量促进法的新闻,她说发达国家都有类似立法,用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民生福祉。诚哉斯言!我希望能早日制定质量促进法,用来倒逼企业,让国人不用到海外去“扫货”,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何况,国人在海外扫回家的货,大都是日用品,并没有过高的科技含量。中国现在高铁、飞机、卫星都能造出来,不可能造不出高品质的日用品。将质量标准定得高一点,“促进”企业努力竞争,流汗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倒逼企业好好培训生产者,倒逼生产者培养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做出品牌,提升品质,提供舒适的消费体验,相信应该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