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两年前,哈尔滨的一则人事任免消息引起不小的轰动:市人大免去秦德亮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职务,任命其为教育局局长。部分舆论认为,从管畜牧兽医到管教育,业务范围从管牲畜到管人(教师及学生),这个跨度让人接受不了。秦德亮本人也被调侃:管畜生一样管学生。
后来有媒体检索秦德亮的简历,发现他参加工作之初,曾有过三年中学教员的经历。在担任哈尔滨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及后来的哈尔滨市畜牧兽医局局长之前,秦德亮也无农业经济部门的任职及学习经历。
秦德亮“外行领导内行”并非孤例。去年10月,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发布公告,任命曾在沈阳杂技团当过演员的王凤波为中共辽阳市委书记,又引起物议。反驳者拿出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在好莱坞当过演员,加州前州长施瓦辛格一边做州长,一边做演员的事例,反对者不免哑口无言。
在唐韩愈写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样的句子时,说明那时候就有“术业非专攻”的现象。而推究起来,这种“专业化”思想,也是韩非子所主张的。
在一段对话中,韩非子引用商鞅颁布的法令:“砍下一颗敌人的人头,升爵一级,想做官的,封年俸五十石的官;砍下两颗敌人的人头,升爵两级,想做官的,封年俸一百石的官。”史家多认为这种以军功论升赏的法令,可以阻止那些碌碌无为的旧贵族混迹官场,对世袭制也是个沉重打击。
韩非子看待这条法令的角度又有不同。他认为,官位和爵位的提升,跟杀敌多少是相当的。但假如有法令规定:“让杀敌立功的人去做医生或工匠。”那么他肯定盖不成房子,也治不好病。工匠需要精巧的手艺,医生要会配制药物,而如果用上阵杀敌立下的功劳来换取这些他干不了的事,那说明他这方面的才能与其职位不相适应。
以此类推,现在做官的人,需要智慧和才能;而上阵杀敌的,靠的是勇气和力量。如果让靠勇气和力量建功立业的人去担任需要智慧和才能的官职,那岂不就和让杀敌立功的人去当医生、工匠一样?
据此,韩非子认为商鞅颁布的法令是不完善的。并且,商鞅颁布这条法令的后果是,打那时以后,许多在秦国执政的人,打了胜仗就尊贵起来,扩大地盘建立私人的封地。商鞅纵然频繁整顿法令,大臣们反而利用他变法的成果谋利,弄得君主束手无策。
在前现代时期提出专业化的要求,显得比较思辨,实际价值并不大,因为社会分工还远未到达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管理专业事务的时候。但现代社会的到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的管理势必提上议事日程。
笔者有一次在新闻上看到,某地发生疫情,主管领导亲往视察,但他并不是公共卫生方面的专家,也没有相应的从政经历,却在工作部署时,一二三四地提出很专业的书面要求。毫无疑问,这是秘书或相当于秘书性质的工作人员提供的意见。我不知道在场的专业人士作何感想,万一当场商榷起来,该领导作何应对?细思恐极。
而要求只有内行才能领导内行,固然可以做得很“专业”,但在现代社会,每一个行业同时在与其他行业发生着高度的关联,处理好这些关系,所需专业知识甚少。所以,一个方面大员这方面的能力禀赋,与专业知识和技能之间,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有,固然好;没有,也不致命。关键是明白边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