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入梁家的催化剂
家庭对于林徽因的影响,潜在而深远。从某种层面上,或许母亲何雪媛是林徽因嫁入梁家的催化剂。
1925年,林长民不幸死于战乱。通知林徽因这个坏消息的重任,很自然地落到了梁启超身上。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赴美,在美国相互依靠,但就精神层面,梁思成未必能充分满足林徽因的内心渴望。她内心深处,一直为徐志摩而纠结。可林长民一去世,林徽因几乎变得毫无选择权。梁启超在给梁思成的信中这样写:
万一不行,消息若确,我也无法用别的话劝解她,但你可以将我的话告诉她:我和林叔的关系,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何况更加以你们两个的关系。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
梁启超拍胸脯保证,是帮忙,也是束缚。即使林徽因在感情上有更多的想法,也只能是“结婚大吉”,梁家的帮助,除了以身相许,她似乎无以为报。更何况,林徽因经济上尚未独立,她还有母亲需要赡养。
对于突如其来的打击,何雪媛定然也是手足无措。她一辈子靠别人吃饭,在儿女婚事上,也便丧失了发言权。梁启超问她有什么话需要转告林徽因,她只说:“没有。只盼望徽因安命,自己保养身体,此时不必回国。”安命,何雪媛一辈子做得最多的,就是“安命”二字。
但即便是安命,何雪媛常常还是会有些恼人的小挣扎。程桂林的儿子林恒,从福建上北平投考清华,寄住在姐姐林徽因家。林徽因真诚坦率,对弟弟林恒照顾有加。但何雪媛却过不了心里那道坎,一有机会,便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跟林恒闹不愉快。
无声的存在
何雪媛的心态,虽然有点小扭曲,但也完全可以理解:她不是对林恒不满,而是对林恒的母亲程桂林在林家的顺遂耿耿于怀。她心里不免暗暗念叨:凭什么她就这么顺,养了儿子,得了婆婆喜欢,霸占了长民。现在,她儿子又来到我们家揩油了。凭什么,凭什么!可是,这到底不是她的家。这是梁家,新式的、开明的梁家。她的委屈和小脾气,大部分时候,派不上用场。她多少有些像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里的曹七巧,扭曲的欲望、无尽的哀伤。她的恨,也只是因为没得到爱。
林徽因在给费慰梅的信中说:
最近三天我自己的妈妈把我赶进了人间地狱。我并没有夸大其词。头一天我就发现我的妈妈有些没气力。家里弥漫着不祥的气氛,我不得不跟我同父异母的弟弟讲述过去的事,试图维持现有的亲密接触。晚上就寝的时候已精疲力竭,差不多希望我自己死掉或者根本没有降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那早年的争斗对我的伤害是如此持久,它的任何部分只要重现,我就只能沉溺在过去的不幸之中。
1937年,抗战爆发。林徽因和梁思成带着孩子和何雪媛这位老妈妈,辗转南下。苦日子无穷无尽地扑过来。林徽因忍受着、抗争着,在贫穷、病痛和精神的消磨中度日。
在四川李庄,林徽因经历了人生最艰难的岁月,几乎被熬干。可即便如此,何雪媛与林徽因的摩擦,也没有因为苦难而减少。林徽因说:
我自己的母亲碰巧是个极其无能又爱管闲事的女人,而且她还是天下最没有耐性的人。刚才这又是为了女用人。真正的问题在于我妈妈在不该和女用人生气的时候生气,在不该惯着她的时候惯着她。还有就是过于没有耐性,让女用人像钟表一样地做好日常工作但又必须告诫她改变我的吩咐,如此等等——直到任何人都不能做任何事情。我经常和妈妈争吵,但这完全是傻帽和自找苦吃。
林徽因的一生中,跟父亲林长民的合照不少,尤其1920年左右在伦敦时期,摆脱了家庭的束缚,林徽因和父亲是父女,也是朋友。相片中,他们的眉宇、神情是那么相似,眼神中都透着一种真,林长民穿着西装,林徽因一身旗袍,颈项上挂着一个吊坠,清丽自然。哪怕是不了解的人,看了也能猜出个大概,说一句:哦,他们是父女俩。
和母亲何雪媛却不是这样。我们几乎看不到林徽因和何雪媛的合照。在林徽因的世界里,何雪媛是一个无声的存在。父亲和母亲,给予林徽因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父亲的世界里,有海洋,有邮轮,有罗山名迹,有雨湖烟雾,有英语,有钢琴,有新式的学校,有各类高雅的朋友……而母亲的世界带给她的,只有庭院上面一方窄窄的天。
通过争吵表达爱
林徽因爱母亲,但又有些看不起她。她们终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何雪媛的孤独与寂寞,林徽因不懂,也不想懂。何雪媛偶尔想找一些小事,借以进入林徽因的世界。但林徽因决然一转身,把精神世界的大门关闭了。她们之间有爱,多少年相依为命,是那种不可缺少的、外人无法理解的爱……遗憾的是,她们之间的爱,似乎只有通过争吵,才能表达出来。
何雪媛大半辈子都是跟着林徽因过。1955年,林徽因因病去世,她便跟女婿梁思成一起生活。后来,梁思成再娶,她也依旧是丈母娘,跟女婿同一屋檐下过日子。再后来,梁思成也去世了,林洙便接过担子,负责照顾何雪媛的起居。周总理听说林徽因母亲健在,安排每月补贴何老太太生活费五十元。
到了“文革”,红卫兵来抄家,在箱子底抄出一把刻有“蒋中正赠”的短剑,那是林恒的遗物,林徽因珍藏,没想到兜兜转转,连累到何老太太。当年,她不予他方便,如今,他的遗物给了她不大不小的惩罚。何雪媛作何感想?她和程桂林,是一生的对手,她只不过是刁难了程桂林的儿子几下,老天爷就如此惩罚她。眼泪过后,唯有苦笑。
何雪媛的一生,是“近乎无事的悲哀”,她总是默默地,躲在别人背后,发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却时不时地闹出一些脾气,制造一些不愉快——她也许只是缺少爱。在别人的背影里,何雪媛静静地活着,时光之水,悄悄地从她身边流过,寂寂的。她甚至还没能觉察,那水流便已经漫过头顶,一不小心,淹没了她,磨平了她。
摘自《名人传记》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