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奇怪的情书,左上角缺了一个直角型的缺口,从痕迹上看是用手撕的,正好把收信人的名字撕掉。后面则涂掉了一行字和写信人的名字,仔细辨析,被涂掉的一行字是通讯地址。收信人为何要把情书弄得残缺?这当中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回溯到36年前吧。
那时,我在安徽小三线工作,1980年年底到上海脱产读书。而她则刚搬来与我家做邻居。因为是邻居,我们相互间有了接触和了解。1982年秋,我俩谈起了恋爱。
我家条件一般,没有婚房。她是家中长女,母亲早逝后,她在家里要承担照顾弟妹的重担。开始时我请她慎重考虑我俩的关系,她直爽地回答我,已经考虑过了,否则不会与我谈恋爱。我问:“那你父亲同意吗?”她说:“这事我会处理的。”
因为是异地恋,当时她似乎缺少一点勇气,不敢直面她的父亲。直到1984年7月,我学习期满要回安徽了,她始终都没敢向父亲提起此事,怕父亲反对。而对我俩的恋爱,她倒是有点执着和坚定。
我迟迟得不到她父亲的确认,只好悻悻地离开了上海。1984年10月31日,我给了她一封有生以来的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情书。她却一直没给我回复,以至于我们的恋爱出现了一年半的真空期。直到1986年4月我调回上海,我们才旧情复燃。这期间,她一概拒绝别人介绍对象,父亲牵线的对象她虽然没有拒绝,却只是只见一次面后以各种理由予以回绝。她把我给她的这封信当作了爱情信物,为了防止家人发现这个秘密,就对情书作了“处理”。
30多年来历经几次搬家,我爱人始终珍藏着这封信,却从未向我透露过。去年4月19日晚,儿子的婚礼结束了,回到家里,她神秘兮兮地从衣柜底部的小包包里,拿出折成豆腐干大小的东西让我看。我这才知道,我唯一的一封情书竟还被她收藏着。
看到泛黄的信纸和熟悉的字迹,不禁勾起对那段时光的回忆。那时有甜蜜的相恋和苦涩的等待,更凸显峰回路转的喜悦和修成正果的幸福。我们是邻居,却不是青梅竹马。我们有过分离,却没有减少彼此的思念。情书虽然残缺,爱情依然完满。
十日谈
情 书
一封情书,助力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