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3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日本看汉字
武盛军
  武盛军

  中国人到日本旅游的感觉不像到欧美那样,看到的人的长相和我们不一样,文字也不一样,真是感到来到了异国他乡。中国人到日本下了飞机第一眼看到的是汉字,再看人也和我们一样。马上有一种安心感,不像到了外国啊。

  逛街看到指路牌、商店招牌,大都是汉字。有的和中国的用法一样,比如,田中拉面店、西本电器、森田酒店,一看就明白;也有的看起来觉得怪怪的:火车站写成驿,点心店写成果子店,医院常常写成病院,牙科写成齿科,大楼墙根刻某年某月“定础”——“奠定基础”四个字,中国抽出“奠基”,人家用“定础”。最有名的笑话是澡堂子挂个“钱汤”大招牌,下面两个大门帘子,分别写着男汤、女汤,中国人问,花钱喝汤怎么还要分男女啊?

  刨根问底谁对谁错?中国古代叫驿站,所以他写神户驿,咱写上海站;《水浒传》“野猪林”,两个差役“端汤”给林冲洗脚,把林冲脚烫坏了,当年读这一段时就想,怎么倒水洗脚却端盆汤出来了呢?查说文解字,汤,热水也。

  到了日本的成人节,满街穿和服的小姑娘,非常漂亮抢镜。但是街上没有和服店名的招牌,只有京都吴服店、大阪吴服店。我问过日本人,吴服与和服怎么区别?回答是,这服装是从隋唐传来的,叫吴服;明治维新以后洋服传来了,为了区别才说这是和服那是洋服。大阪府池田市室町阪急电车的池田驿旁有一个吴服神社。据记载,应神天皇派特使猪名津彦命请求吴国派服装专家来传习服装生产技术。吴王就派遣了四姐妹来到日本,把制造、纺织到成衣的全套技术传授给了日本人民。仁德天皇76年吴服媛去世,天皇下令修建这个神社纪念她,直到现在每年都有几次大的祭拜活动。当年乘船入港的河就取名猪名川,河上还有两座桥,一座叫吴服桥,一座叫绢延桥。

  去逛菜市场,黄瓜写成胡瓜;黄瓜是汉朝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中国原来就叫胡瓜。白菜的汉字和我们一样,这是甲午战争时一个秋田县的老兵从山东带回去的菜种扩散开来的。牛蒡在中国是中药,日本把它变成了蔬菜。最好玩的是胡萝卜写成人参,不知道当年第一个种胡萝卜的人是怎么忽悠的?

  在日本衣食住行说话作文都无法离开中国元素,连庙里的音乐都保留了不少唐朝音乐。日本考古发现的有汉字的木简有38万枚以上,主要是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的产物,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唐宋时期。那个时代是日本全面学习中国的时代,京都寺庙里仍然能够看到墙壁上保留的古人的七言诗和五言诗。到现在日本的中学里还有一门课叫汉文,就是我们叫古文的。

  最近中国游客在日本各地超市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爆买潮,一举扭转了日本百货行业连续多年销售额下降的局面。日本各公司紧急招聘会中文的人员导游导购。看来,中国和日本之间,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总是主流,也是历史的大潮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家装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个人理财
   第B06版:基金纵横/汇市金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C04版:现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8版:艺术专版
思旧赋
张乐平与三毛的合影
师恩如山
穿衣打扮的“讲究”
拿茶杯说事
在日本看汉字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在日本看汉字 2016-04-30 2 2016年04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