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歌剧推广普及计划的重要一站。张江还没有剧场,因此这场歌剧解说加钢琴演奏会就安排在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一幢办公楼的会场里,大约能容纳500多人。虽然格局庄重,但是也竖起了灯架,在灯光、音响配置方面技术水平不低。舞台一侧还有嵌入墙壁的大液晶屏供播放视频。张江男还好心提醒记者:“这里有免费WIFI,密码是……”
许忠一身正装,上台开讲:“我们来到张江,就是想让大家知道高雅艺术并不是高不可及的,而是很容易接地气的。歌剧发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传至法国、德国也很流行……”他结合起自己在法国留学的体会,告诉大家看歌剧的窍门:“意大利歌剧大都是悲剧,看到最后大家都要流眼泪。法国歌剧感情也很充沛,比如大家熟悉的《卡门》……”于是,他很“切题”地先演奏了一曲《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第104号》——彼特拉克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这首曲目选自李斯特的《旅行岁月(第二集)——意大利游记》。台下的张江男瞬间屏息凝神起来,他们知道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并且大部分人对以钢琴呈现出来的文艺复兴气息,并不熟悉,但颇为好奇。
许忠是新上任的歌剧院院长,虽然也擅长指挥,还担任过多个国家歌剧院或者乐团的艺术总监,但他还是钢琴家出身。他也虑及第一次进入高科技园区普及艺术,所以选择的钢琴曲都颇有画面感,无论是“西边风”,还是德彪西的另一部作品《帆》,乃至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都相当好听。音符展现出的自然景象,对应了“张江云”这个主题——此时的“云”不仅是指高科技的“云端”,也带有一股诗意。张江把由此次讲座启动的系列活动命名为“张江云,艺术风”。随后,还将推荐歌剧《阿蒂拉》《雷雨》《江姐》《卡门》等中外经典片段到园区,向张江男介绍如何“听取”人物。
据歌剧院副院长范建萍介绍,起初,他们只是想到张江来“下生活”、搞创作的。歌剧也可以聚焦当下高科技园区青年人生态。结果,张江园区向他们提出,在建设上海科创中心的过程中发现,如果需要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话,文化氛围也是必须的。那些海外专家如果落户张江,晚上想去大剧院看一场演出,开车来回顺利的话,起码也要一个多小时……张江园区没有剧场,甚至还没有电影院。这里绿化环境好,但是文化环境差强人意。而且,理工科高材生张江男,也有体验“高雅文化”的“上进心”。因而,歌剧院干脆先设计了一套歌剧欣赏普及系列讲座。许忠领衔的,就是第一场。
现场普及效果不错,问一位张江男为何来欣赏,他答:“起码要找到与女孩子对话的共同语言吧!”上海文艺女青年的迅速“成长”,也“带动”了张江男的追求……
首席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