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寺创建距今已1142年,座主也换了103代。同时代的中国唐宋文物,至今在中国保存完好者,大凡都发掘于帝王将相的陵墓。也就是说,中国的文物甚少有通过几十代收藏家兢兢业业、代代相传的递藏,并完好有序地保存下来的,除非是从地下挖出来的。而相比之下,日本人在保护文物方面,意识要强得多——你看,一个醍醐寺保存了15万件珍贵文物,却一纸藏品不曾外流,确实让人惊叹。
更令人唏嘘的是,长安寺高僧惠果传授给空海的密宗教义在中国逐渐失传,僧人空海回日本后传授密宗佛法,创建的真言宗开枝散叶,成为了日本佛教的一大重要宗派。如今要窥得中国唐代密宗的面貌,日本寺庙成了不可或缺的样本。除了密宗教义,同样为日本寺庙悉心保存的还有唐代密宗的艺术,醍醐寺珍藏的许多早期佛像、佛画就是根据唐代式样制作的,是如今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参照物之一。
上博举办这场展览,无非是想向人们讲述这座寺庙与中国历史的渊源,强调它在日本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乃至介绍它在日本佛教文化发展史上的作用。这确实是一件有点意思的事儿,然而更加需要引起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日本人可以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将世界珍宝级的文物一直精心留存下来——哪怕那并不是缘自他们国家的文物,他们都会当自己祖传家宝一样去呵护。
观赏醍醐寺珍宝之余,我想,梳理该寺历史流传中的一个脉络与轨迹,是否也会对国人珍视自家的宝贝,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有一些“醍醐灌顶”式的启示呢? 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