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点启示
冬去
  醍醐寺有着超乎想象的丰富历史。据醍醐寺方面表示,这次之所以来中国展出,是希望让中国朋友看到,当时(由中国)传出去的密宗文化在日本被视为珍宝,仍然保留至今。

  醍醐寺创建距今已1142年,座主也换了103代。同时代的中国唐宋文物,至今在中国保存完好者,大凡都发掘于帝王将相的陵墓。也就是说,中国的文物甚少有通过几十代收藏家兢兢业业、代代相传的递藏,并完好有序地保存下来的,除非是从地下挖出来的。而相比之下,日本人在保护文物方面,意识要强得多——你看,一个醍醐寺保存了15万件珍贵文物,却一纸藏品不曾外流,确实让人惊叹。

  更令人唏嘘的是,长安寺高僧惠果传授给空海的密宗教义在中国逐渐失传,僧人空海回日本后传授密宗佛法,创建的真言宗开枝散叶,成为了日本佛教的一大重要宗派。如今要窥得中国唐代密宗的面貌,日本寺庙成了不可或缺的样本。除了密宗教义,同样为日本寺庙悉心保存的还有唐代密宗的艺术,醍醐寺珍藏的许多早期佛像、佛画就是根据唐代式样制作的,是如今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参照物之一。

  上博举办这场展览,无非是想向人们讲述这座寺庙与中国历史的渊源,强调它在日本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乃至介绍它在日本佛教文化发展史上的作用。这确实是一件有点意思的事儿,然而更加需要引起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日本人可以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将世界珍宝级的文物一直精心留存下来——哪怕那并不是缘自他们国家的文物,他们都会当自己祖传家宝一样去呵护。

  观赏醍醐寺珍宝之余,我想,梳理该寺历史流传中的一个脉络与轨迹,是否也会对国人珍视自家的宝贝,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有一些“醍醐灌顶”式的启示呢?     冬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新民健康
   第A1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教育风采/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招生移民
   第B06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遣唐使”空海双目炯炯
文艺发展需要评论深度介入
一点启示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4一点启示 2016-05-11 2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