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盲点“尘卷”误为“龙卷”
霍寿喜
  霍寿喜

  据报道,4月20日下午,甘肃瓜州县一小学正举行运动会。16:25左右,运动会场地突发“龙卷风”,且风力强劲,直接将1名三年级学生卷起随后甩下,另有2名四年级学生被风吹倒。经医生诊断,被卷起的学生后脑勺轻微受伤,并无大碍,其他2名学生一切正常。

  乍看到“运动会”、“龙卷风”这些字眼,笔者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有些震惊和紧张;但再看着新闻中的视频和照片,就再也不紧张了——蓝蓝天空、阳光普照的天气里,怎么可能会发生龙卷风呢?!

  龙卷风通常出现在积雨云的底部,而积雨云是那种“黑云压城城欲催”的含水量特丰富的云体,如果视角触及的天空一片晴朗,那就绝对不可能出现龙卷风!此外,龙卷中心气压很低,中心风力可达100-200米/秒以上,同时还有巨大的轰鸣声,所到之处造成的灾害都是毁灭性的。试想,如果龙卷风正面袭击正在开运动会的运动场,学生们一定会伤亡惨重,不可能只有个别学生“轻微受伤”。而尘卷风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是地表加热增温不均时,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其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但是瞬时风速可能很大,能达八级左右。这么一比较,发生在甘肃瓜州县的那个“龙卷风”显然应该是“尘卷风”。此外,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发生在北京北海公园的“龙卷风将游船掀翻”事件,后经专家鉴定证实,所谓的龙卷风其实也是产生于岸边、移动到湖面的尘卷风。为什么屡屡有这么多人和媒体都把尘卷风称作龙卷风呢?自然有“尘卷风和龙卷风有点相似”、“人云亦云不愿思考”、“大灾情容易吸引眼球”等诸多因素,但科普宣传上有欠缺,这也是个主要原因——至少在“龙卷风”和“尘卷风”的区别方面,存在科普宣传的盲点。如果我们的科普读物或中小学防灾辅助教材有“尘卷风”、“龙卷风”的知识介绍,如果在电视天气预报或科普专题节目中播放一些诸如“春季多尘卷风”、“龙卷风是怎么回事”的科普小知识,就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把尘卷风误为龙卷风了。时令已步入汛期,各种气象灾害(如洪涝、雷击、冰雹)及其相关的次生灾害开始变得较为频繁,各级减灾、宣传部门以及各种媒体要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尤其要利用好“5.12防灾减灾日”的契机,把科普宣传工作引向深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新民健康
   第A1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教育风采/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招生移民
   第B06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编者按:
不仅是师生
我与企鹅有个约会
“A4腰”自述
南极相约企鹅
书页里的花草
扫一扫
科普盲点“尘卷”误为“龙卷”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科普盲点“尘卷”误为“龙卷” 2016-05-11 2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