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展览主办方之一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对外贴出史无前例的公告——双年展的外延项目“五十一个人”欢迎生活在上海的任何人贡献艺术方案,而不论创作人的身份、性别、职业等。
你的艺术想法有望广泛传播
上海双年展主题展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它的外延项目“五十一个人”正在寻找生活在上海的你,在双年展进行的十七周内(2016.11-2017.3),每周将实现三个人的方案(行动、表演、聚会或其他形式),也就是说,将有五十一次事件在上海不同地方发生,这五十一次事件会指向上海城市生活的五十一个不同面向,“五十一个人”计划因此得名。
修补衣物、读书、喝茶、与朋友闲庭散步——这些小事可以改变个人、改变世界。赞美城市,赞美生活,赞美梦想、友谊、对话,赞美富有远见的提议……主办方表示,欢迎各种行动方案,要求这些方案简单、好执行、并且具变革性。
按照计划,创作者的身份可以是生活在上海的任何人,身份不受限制,他们可以是艺术家、诗人、哲学家、小说家、舞者、厨师、建筑师、喜爱讲故事的人、了解城市历史的人;也可以是有奇思妙想的妈妈、忆事清晰的爷叔、对未来有规划的学生、乒乓爱好者或太极练习者,或是狂热的业余天文爱好者;还可以是数学家、公交售票员、纪念物品收集者、变革者……
相比成品更欢迎各类假设
“五十一个人”计划负责人陈韵表示,入选提案将在上海双年展的17周内依次实现。“我们并不将提案称为作品——提到作品,似乎容易被认为是艺术家的事情,我们反而欢迎提出各类假设。”
所谓的艺术方案可以是任何形式,主办方为了帮助参加者打开脑洞,先行抛砖引玉:一部以上海为背景的侦探小说片段,或是以街道名、公交站台名作的一首诗;一场私人导游路线,展现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一些值得回望的记忆节点,通过它们感受城市变革大潮的颠簸;一张邀请函,邀请人们去家中、工厂、办公室,讲述不同市民的故事;一次旅行,完完全全是由各种捷径或弯道构成;一部上海厨房的抽样,抑或是怪奇工具的调查报告;一段在茶馆发生的哲学思辨对话;一首车库、地下室或其他不寻常地方诞生的新歌;甚至是街头科幻小说的COSPLAY……
上海,一座对于新新事物从不排斥的城市,让我们寻找五十一个方式,用接力发生的系列故事重新发现上海。主办方认为,每个人都是一颗独特的小天体,有着蓄势待发的小宇宙。不同的年龄、经历、志趣和才能形成不同的人生视角,一个个“你”,有着同样精彩但各不相同的故事,因此这个外延项目为有想法的人提供一个闪亮的舞台,举办一次面向社会的公开征集。
不求投稿人呈现完美作品
据悉,征集开始至今有10多天了,目前已经收到了20份方案,方案中以艺术家为主,也有普通市民提供的艺术方案。出于评选规则暂时不能透露细节,但市民参与者都贡献出了自己的生活认知,这些方案很可贵的,很有趣的。
我们欢迎市民提供艺术创作的思路,要说明背景、原因和特点。普通参与者很难提出很周全的方案,如果评委认可它的发展前途,会主动去联系。她希望投稿人不要有太多包袱。
“放在美术馆展厅里的作品,在美学上接近完善,有学术定位的。但是我们的项目是开放性的,一定会有意外的惊喜,不是反复排练的东西。不愿投稿人背上包袱,或者去模仿现成的艺术作品。”
据悉,所有的活动都不在美术馆内,都在上海的某一个地方,这些人不管做什么,都不属于参展艺术家,但整体项目是上海双年展的一部分。“第一呈现是在现场,在上海的某个地方,有简单信息和活动时间,大家可以去围观。活动发生的现场是核心,还有活动记录和整理,上传到网站,最后呈现在美术馆里的是一个集合‘五十一个人’。如果单个提案的内容非常饱满,我们甚至考虑出版,这取决于摸索的过程。”
本报记者 乐梦融
相关链接
双年展,英文形式为Biennial,在意大利文里叫Biennale,是国际当代视觉艺术最高级别的展示活动。“双年展”就是两年举办一届,一个纯粹的舶来词。它是为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制度化的美术展览形式。多数系跨国界的国际性展事,旨在反映当代世界艺术的前沿探索与当前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