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技术“退而不休”
周炳揆
  周炳揆

  每当有新技术问世,人们往往会认为老技术会被淘汰。比如iPad问世时,人们预言它会取代Kindle;电子书籍出现之后,更是有人称纸质书不再有销路;现在,无人驾驶的汽车业已问世,预计有人会说开车将成为往事,人们将坐在汽车的前排打瞌睡。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人们为新事物的出现而兴奋的时候,老事物并不就此退出,即使退出,也要花很长的时间。试以胶卷相机为例,人们曾经认为它在整个地球上都已被数码相机击败了,但是,数以百万计的人依然在用胶卷相机。2012年,胶卷的销售达到三千五百万卷,相比2011年的二千万卷,增幅可谓不小。

  传统的媒体也没有消失。2014年,美国销售了五亿七千一百万册纸质书,每天早晨有五千五百万份报纸会送到各家的门口,黑胶唱片的销售量达到一千三百万张,据“美国唱片行业协会”的统计,这个数字创造了25年来的新高。

  为什么这些老的技术“退而不休”,有的甚至重振雄风呢?有多种原因,像报纸、纸质书这类东西已为人们所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胶卷相机、唱机等则更多是出于人们的念旧。老技术的生命力并不限于媒介物。例如,数以千万计的美国人还在用固定电话座机;尽管计算机“云”提供了免费储存的便利,数以百万USB储存器依然被人应用。

  公平地说,有一些过时的技术是一去不复返了,比如说车载电话,现在没有人再愿意用了。同样公平地说,历史上凡有新技术出现,人们也曾经误判累累。1876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了电话和留声机的发明,有人写道:有了这些东西,人们不会再去音乐会或是教堂了,情愿呆在家里。

  那么,喜欢老技术的的人是否都是守旧者,或者是年长一族呢?洛杉矶维尼斯街区有一家叫“Vnyl”的店,专卖黑胶唱片。周末的夜晚,这里挤满了年轻人,他们看到这些唱片真是既好奇又敬畏,至少有一半人从来没有看到过唱机是什么样的,更不知道唱针该放在哪里。当他们弄清楚唱针是放在唱片最外圈的槽沟里的时候,真是着了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生态上海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健康E题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科艺T台/新民教育
   第B07版:科艺T台/新民教育
   第B08版:科艺T台/新民教育
   第B09版:科艺T台/新民教育
   第B10版:广告/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12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3版:汽车周刊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专版
多彩陶碗
纽约再观国宝唐楷《灵飞经》
青年胡适在北大(油画)
老技术“退而不休”
爱在原地等着你
黄家坝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老技术“退而不休” 2016-05-25 2 2016年05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