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最佳三部曲”这五个字,缘于一次偶然的搜索。打开豆瓣读书,在“书名/作者 ISBN”栏输入“东野圭吾”四个字后弹出来的数据是:按照读者评论数排序,第一位是《白夜行》,超过十五万人评价;第二位是《嫌疑人X的献身》,超过十万人评论;第三位是《恶意》,超过五万人评价。打分的排序也是一致的:第一位《白夜行》高达9.1分,第二位《嫌疑人X的献身》高达8.9分,第三位《恶意》高达8.4分。当十几万评出来的名单,与我的个人偏好不约而同的时候,作为读者,我默认这个名单是靠谱的,虽然我的这三甲顺序不同。
我看过的第一本东野圭吾的书就是《恶意》,那也是我刚刚对日本推理小说发生兴趣的时候,之前我只喜欢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悬疑小说。《恶意》打开了我对日本推理小说的好奇之门,它有点像阿加莎的《罗杰谜案》,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堪称是向阿加莎·克里斯蒂致敬之作。这两部小说里都有一个说谎的男人,一个聪明过头的男人,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而且这两个故事都是发生在朋友之间,凶手和被害人是相识的,有正常交往的,这些人有正常的社交圈子,故事发生的场所是在正常的小区里,家庭与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至少在表面上都是友好的。在这些温情脉脉的伪饰之下,却深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恶意。杀人,可以是偶然的,没有预谋的,像天上掉下来一块砖头,或者,像走在小区里,被高空抛物砸中……但在偶然之中,又有必然的积怨,因嫉妒、嫌隙、不拘小节而累积的仇怨,最终被一根稻草、一丁点儿火花点燃,使不起眼的小人物爆发邪恶的蛮荒之力。正常之下的不正常,浅白对话下的紧张狂躁,是这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个亮点。
《嫌疑人X的献身》则是我心目中东野圭吾的最佳作品,没有之一。排在第三的反而是《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是一本薄薄的小书,讲述了一个小小的故事,两个人的故事,却完整地呈现了东野圭吾最擅长的两件事:谈恋爱和玩推理。东野是可以很言情的,他的言情都是很压抑的,仿佛他很看不上豪放的爱情似的,他故事中心的男女主人公,如果是正面的,几乎都是含蓄内敛的类型。这是他作为东方小说家的美学观吧。嫌疑人怀才不遇,最后把毕生最大的才华用在一件世人皆以为可笑的事情上,对他来说却是最纯粹、最美好的自我成全。爱一个人不是得到对方,而是尽全力保护对方。推理小说中常见的“脱罪”技巧,在这个故事里变成“揽罪”技巧,这本身已经够令人耳目一新了,锦上添花的是,其动机却是那么激人热泪的情之所钟,它令这个结构精巧、叙事节制的故事更添风华。至于《白夜行》,是另一种爱情悬疑,它的篇幅很长,两个人之间纠葛很长,时间跨度也很长,读完这个故事,会有一种虚空感,原来耗费半生精力,出生入死去守护的一份感情,本身是不存在的。这个故事没有信仰,也没有信任,而是各种虐待的展示馆,心理上的,身体上的,也许能满足某种猎奇心。它也有点自然主义的倾向,书中人物堕落、受难的时候,我很难感受到悲伤,因为他的行动是错误的,他的动机或者说动力是动物性的,既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同情。所以这个故事的故事看点可能就是“动物性”。
这也是东野圭吾令一些人着迷的所在吧,他可以写出很高贵的世界,也可以写出很低下的世界,他的题材和风格都有多元化的一面,而且他是从不畅销走到畅销的,他是狡猾而又接地气的。这份心态,这份成熟,这份任性,构成了他复杂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