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6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汤显祖:大才写残梦
十年砍柴
  ◆ 十年砍柴

  今年是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汤显祖一生充满坎坷,“临川四梦”,或许正是来自那种人生如梦、官场如梦的真切体验。

  后悔误入官场

  明万历十九年(1591)九月,地处岭北的南安府府衙后花园来了一位面容清癯的中年人,他在花园内盘桓了许久。

  此人是当时已名满天下的大文豪汤显祖,是年42岁。他因为在这一年闰三月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朝廷大佬,贬谪为徐闻典史。典史,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掌管一县的缉捕和牢房,而徐闻,远在南海之滨的雷州半岛。汤显祖从故乡临川出发,他乘船溯赣江上行,在赣江两源之一的章水尽头大庾舍舟登岸。他的行途,重复着当年苏东坡贬官岭南所走的路。汤显祖之所以要到寂静无人的府衙后花园一游,是因为他读了一篇《杜丽娘暮色还魂》的话本小说。四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无法揣测汤显祖写作《牡丹亭》这部千古名剧的构想,是否在南安府衙后花园里萌生。但可以料想的是,身临其地的汤显祖,联系到自己半生的遭遇,一定心生梦幻之感。

  汤显祖接下来的行程可以佐证笔者没有妄猜。他离开南安府后,翻越小梅关,进入广东境内的南雄县,乘船到曲江,在曲江特意上岸停留,去拜谒曹溪之畔的南华寺。南华寺为禅宗六祖慧能的圆寂地,当时仍供奉着六祖的“真身像”。他在《南华寺二首》中感叹“深愧浮生是宰官”。南华寺之游,加剧了汤显祖的人生幻灭感,甚至后悔自己误入官场。

  心学影响一生

  嘉靖二十九年(1550)农历八月十四,汤显祖诞生在江西抚州府临川县城东文昌里。祖父汤懋昭精通《尚书》,贡生出身,父亲汤尚贤精通老庄之学,家境殷实且藏书甚多。汤显祖既生在斯文之族,更生长在文风鼎盛之乡。自宋代至明代,江西的文化在全国而言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临川之文化昌明,又为江西全省诸县翘楚。汤显祖很早就显露才华,被乡人称颂为“神童”。他14岁进县学,成为一名生员(即俗称的秀才),21岁参加乡试,考得全省第八名举人。弱冠之前,可谓春风得意,顺风顺水。

  江西是提出“致良知”的大儒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而成就英名的地方,其学术自然在这块土地上不乏传人,且影响甚广。作为阳明学的重要流派泰州学派的传人罗汝芳是与临川同属抚州府的南城县人,且与汤显祖的父亲交好。汤显祖13岁那年,罗汝芳回乡省亲,应汤父邀请来到汤家文会学堂讲学,汤显祖开始接触心学。嘉靖四十五年,罗汝芳因服丧回乡守制,17岁的汤显祖背负行囊,赶赴罗汝芳门下,系统研习心学。罗师倡导“赤子之心”,认为“制欲非体仁”的主张,对程朱之学形成巨大的挑战,也深深地影响着汤显祖的人生观。倡导人性解放、遵从内心良知,成了汤显祖一生为文、处世的基调,也可以说,是其终生仕途不得意的根由。

  险恶仕途如梦

  汤显祖在中举的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落第。再三年,再次参加会试,仍然落第。好友姜奇方该科高中进士,被分派到宣城当知县,热情邀请汤来宣城一游。在宣城他和沈懋学、梅鼎祚等当地才子结为好友。此刻,人生最大的一次机遇向他敲门。

  当朝首辅张居正的弟弟张居谦来访姜奇方,请他推荐江南一带的才子。张居谦此行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帮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物色陪读和陪考的举子。张居正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中进士,又担心物议汹汹,老谋深算的他委托弟弟去江南寻觅和二儿子年岁相仿的大才子,请到北京一起读书,然后一起参加下一科的会试,并掩护自己的儿子。

  姜奇方推荐了汤显祖和沈懋学,两人随张居谦一起来到了北京。关键时刻,汤显祖拒绝了张家伸出的橄榄枝,没有去见张居正。而沈懋学则很认真地做了张嗣修的陪读和陪考。那一科会试,汤显祖毫不意外落第,而沈懋学成为状元,在其掩护下张嗣修成为一甲第二名即榜眼。

  张居正去世后的第二年即万历十一年(1583),汤显祖通过会试、殿试,取得了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的功名。

  成了进士,就名正言顺地进入了官场。但汤显祖又拒绝了当时内阁大学士张四维、申时行的拉拢,无缘进入翰林院,被分派到留都南京。南京六部九寺的官员,基本上是一种闲职,没什么公务。因此汤显祖有大量的空余时间读书、访友,“临川四梦”第一梦《紫钗记》就在这段时间内写成。

  万历十九年,代州有陨星坠落,汤显祖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当朝的内阁辅臣欺骗蒙蔽皇帝,而掌握监察大权的科道官员则利用手中权力索贿纳贿,被贬到岭南大海边做一个末流小官。戏剧性的是,快到徐闻时,竟然碰到了张嗣修——他拒绝为其陪读、陪考的那位。此时张居正被夺谥,张府被抄家,张居正的大儿子张敬修自杀,二儿子张嗣修被夺官流放。两位天涯沦落人握手互致问候,那一刻,汤显祖一定感慨仕途的险恶和官场的无情。

  目睹高层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联想到自己半生蹉跎,汤显祖心生“人生如梦,官场如梦”之感是难免的,但他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并没有破灭。毕竟,心学推崇“知行合一”,以济世安民为己任。

  万历二十一年(1593),44岁的汤显祖升任浙江遂昌县知县。遂昌虽然只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山区穷县,但这是汤显祖做官以来第一次成为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可以放手去治理一个县,以实现平生抱负。

  写就“临川四梦”

  然而,治遂昌4年,对汤显祖只是短暂的一场梦。他惩罚鱼肉乡民的豪强,得罪了巨室。且明朝的县令位卑任重,动辄得咎,管理的事务繁重,俸禄菲薄。充当矿监、税监的太监到处滋扰官民,偏僻的遂昌也不能幸免。尽管百姓感其恩德,热情挽留,汤显祖还是决定辞官。万历二十五年,他递交了长假单,于次年三月回到故乡,开始了18年的归隐生涯。

  汤显祖修建了玉茗堂,开始专心写作戏曲,并教导故乡戏班演习。“临川四梦”除《紫钗记》外,其余三部都在故乡完稿,很快风行全国,各地戏班争相排演。

  《紫钗记》《牡丹亭》以男女情入戏,倡导人性要得到释放。《牡丹亭》用杜丽娘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的故事,来阐释真情可以超越生死的梦想。《南柯记》《邯郸记》则是用梦来演绎官场之荒诞,人生之无常。无论是《南柯记》里“大槐安国”的帝王将相,还是《邯郸记》中卢生在吕祖仙枕上入梦后享受的荣华富贵,都是现实官场的映射。

  汤显祖的乡居生涯是很凄苦的,因为没了官职,也没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而当时又没有现代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他的剧本被众多戏班排演却收不到费用。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诉说“室人交谪”——连老婆也埋怨他不会挣钱。

  尽管贫苦不堪,但汤显祖仍傲骨铮铮,不愿乞食于富豪。一位朋友愿意做中介,劝说他去一趟商贾众多的徽州府,为附庸风雅的富商写一些吹捧的软文以换取钱财,他拒绝并写下一首五绝: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黄白”乃双关,既值徽州名山黄山和白岳,也指黄金白银。这首诗现在屡被引用,但多用来称赞徽州之美,与作者原意何啻十万八千里?

  “临川四梦”写就,汤显祖的人生已无梦。他在万历四十二年、四十三年接连送走85岁的母亲和88岁的父亲,完成了他最后的义务。万历四十四年(1616),汤显祖在临川与世长辞。也就是在这一年,努尔哈赤在辽东称帝,建立了后金。再过28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大明帝国也消失在风中,成了一场梦。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6年第11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1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2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汤显祖:大才写残梦
红账本之谜
上海往事碎影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B05汤显祖:大才写残梦 2016-06-19 2 2016年06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