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整治已来,停车问题已经困扰了周燕萍很久。马路上、大桥下、弄堂口,几乎能停的地方她都试过,罚单也吃了不少。“这个月才过了一半,我已经吃了3张单子。”
在豫园地区,像周燕萍这样的市民很多。如何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满足居民的刚性需求?这是大整治后全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黄浦交警与街道联手,一方面挖掘停车资源,一方面摸底居民需求,“大数据”+“大社区”的模式,成为解决老城厢停车难的一个范本。
群众投诉八成涉及停车难
豫园街道地区地处老城厢,约有六到七成居民仍居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建造的旧里。交通大整治前,拥有私家车的居民主要是将车辆停放在自家门前或弄口的支小马路上过夜。
交通大整治后,如四牌楼路、光启路、县左街等居民区相对集中的街区道路都实施了“黄实线”管理措施,车不能停了,停车矛盾一下凸显。从近期“12345”市民热线和居委干部反映的诉求情况来看,80%涉及停车难。
17个居委停车缺口500余
如何处理好 “疏与堵”的关系。黄浦交警支队五中队中队长陈坚认为,严格执法的同时,也要化解那些“刚需性违法”的源头。经过对豫园街道下属17个居委居民机动车过夜停车需求的排摸,交警发现除了旧里的老式住宅小区不具备停车条件,2005年之前新建的公寓小区停车位也明显不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17个居委居民机动车过夜停放需求2372车位,但现有车位总数只有1860个,缺口512个。
收费停车场空余车位过700
到哪去找这么多停车资源?交警把目光投向周边的商务楼宇。交警对豫园商城地区商务楼机动车停车场状况同样进行了排摸,结果发现地区内有鄂尔多斯、大境路河南路等7个向社会开放的收费停车场,共有停车位1155个,其中过夜停放车辆占去446个,夜间空余车位约709个。
512:709,这其中无疑大有文章可做。黄浦交警支队五中队在街道和居委会的大力协助下,协调区域内停车场,通过大数据整合和统筹空余车位资源,并按就近“套裁”匹配的原则,满足居民机动车过夜错峰错时停车需求。
让居民和停车场实现“双赢”
昨天下午,代表停车场一方签约的鄂尔多斯置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物业管理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空余的车位,原本夜间没有收入,现在拿出来用于周边居民的错时停车,并收取适当的费用,其实是一种双赢。
记者了解到,这些停车场对夜间停车的地面停车位收费300元/月,地下车库400元/月;全天停车550元/月。相比周边停车场动辄1200到1500元的包月停车费用,居民们觉得完全可以接受。目前,已经有130多户有停车需求的居民表达了签约意向,其中有80多户已经完成签约。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