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不只是体检检测的一个数值,也是临床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发生、进展的中间指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针对不同危险程度的心脑血管人群,各国指南均对此制定了不同的达标目标值,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疾病重要的手段,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进展往往需要十年乃至三十年的时间,因此血脂达标的关键是长期持久。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各国指南推荐的调脂治疗的基石,临床应用已非常广泛。但在临床上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单纯应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血脂仍不达标,因为他汀类药物存在药物剂量加倍而降脂疗效只增加6%的短板,故联合治疗是使血脂达标的重要策略;二是由于他汀类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伤、横纹肌溶解、新发糖尿病风险等,使得患者不能坚持长期应用。
针对以上他汀类药物存在的问题,植物类调脂药是主流调脂药物外的重要补充,尤其在高脂血症的一级预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越来越得到关注。
一些从天然植物或中药中提取的单体或复方活性成分如红曲、血脂康、脂必泰等,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其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和被大家所熟识。植物类调脂药“新锐”多廿烷醇,调脂效果良好,安全性好,可以与多种心血管药物联合使用,尤其适合老年、肝肾功能不良和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患者。现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上市用于降脂治疗,进入中国时间较短。多廿烷醇是从古巴种植的特种甘蔗蔗蜡中提取出来的8种高级脂肪伯醇混合物,其中二十八烷醇的含量最高达60%-70%,与“古巴雪茄”并称为古巴两大国宝。
针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血脂达标和长期治疗是最关键的因素。他汀类药物仍是现今调脂治疗的主流药物,但对单纯他汀类药物不能达标和不能耐受的患者,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选择植物类调脂药物进行联合或者替代治疗是临床上不容忽视的选择。长期积极有效的降脂治疗,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迎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下行的拐点早日到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梁春(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图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