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在亲子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亲子关系的可畏之处在于孩子身上的种种问题,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痕迹。许多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都带有极强的情绪化现象。心情好的时候,万事大吉,没有原则,孩子无论怎样都可以。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一味训斥甚至打骂孩子,合理的要求也不予理睬。这样情绪化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可取,父母情绪不稳定,孩子是最直接的承受者,父母传递给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基本上照单全收。所以,通过效仿和同化,孩子也逐渐发展成高敏感性情绪类型,情绪起伏不定、忽冷忽热,看待事物极端、非黑即白。这种问题甚至会一直持续到成年,容易导致孩子人格异常,人际关系困难、情绪病高发。
孩子日常的行为表现和能力发展都是以情绪为基础的。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造就幸福感较高的孩子。相反,父母的怒火和暴躁会让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缺乏安全感;父母的悲观抑郁则令孩子胆怯、忧虑、缺乏自信。所以,想教育好孩子,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要以身作则,从一言一行做起,尽量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孩子面前。即使心情很糟糕,在孩子面前也要笑一笑。这样不但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能让自己平和下来,有利于坏情绪的排解。如果你真的难以控制,发了脾气,也不要太内疚或刻意掩饰,而是要坦诚地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情绪,积极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学习到如何面对和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父母练就了情绪管理的硬功夫,无形中就给孩子作了示范,这也是家长给予孩子最好的情商教育。
孩子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投影,父母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孩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所以,父母千万要小心,你的负面情绪会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金海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