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广东清远一中出台近乎『苛刻』的,连男女生共同进出食堂等行为均被『禁止』的『史上最严』校规。尽管已被叫停,但由此暴露出的认知误区和管理弊端,发人深省。
盘点近年来的学校管理措施,各种『校本』校规不乏其例,所涉内容最多的,莫过于对异性之间交往的禁忌。中学生因为『三观』尚未成型,早恋问题处理不当,便会分心影响学业,甚至出现为情所累的尴尬。
学校出台规定来规范男女学生交往制度的初衷毋庸置疑,但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正视生理特点基础上的顺势疏导,而不是把异性接触视为洪水猛兽或大逆不道,千方百计人为设置操作困难、实效不佳的条条框框,人为阻隔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学校理应花大力气研究青春期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把教育学生如何学会与异性相处、如何释放和管控自己的情感,以及与异性交往不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等,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引导学生辨是非,知底线,懂担当。堵不如疏。事实上,学校和家长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耐心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
那种自以为是宣称为学生好,看似是严与爱,说到底,是一种怕做艰苦卓绝的政治思想工作,以惩代教、急于求成的『教育懒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