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人”还是“坏人”?
钱宁
  钱宁

  是好人还是坏人?是每个孩子都会问的问题,看似简单幼稚,实则为天下最难的问题。

  一个人具体行为的好与坏,不难判断, 利他为“好”,害人为“坏”,然而,“好人”和“坏人”的界定,却很困难,比如:一个人,有时做好事,有时做坏事;对某些人做好事,对另一些人做坏事;前半生做了好事,后半生做了坏事;做的事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这样的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即便如孔子,做人做到了“圣人”的境界,也仍然毁誉参半。

  “好人”和“坏人”界定的难度,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因为一个人的本质只能通过与他人关系而才能显现出来。

  农耕社会,一个没有出过村的人,只要孝悌,以诚待人,就是好人。外出入仕,一心做个清官忠臣,也是完满一生。当然,若父母不慈,孝子就难做了;若子孙不肖,为人父母也就不易了;在朝为官,如果碰上昏君或暴君,处境就会艰难,“忠”还是“不忠”,都是一个问题。

  进入现代社会,人所经受的考验就复杂多了,常常迫近极限,面临两难选择,翻天覆地之后,几无“完人”。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做好人的可能性,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经历的人和事,做一个纯粹“好人”,越来越难,或许不可能了。

  孔子认为,在三千弟子中,只有颜回一人,达到了纯粹“好人”的程度:“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7》),不过,也只坚持了三个月。

  后来,毛主席也有著名“语录”:“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合乎逻辑的推论是,我们难以做纯粹的“好人”,也不会做绝对的“坏人”,一个人的人生定位,是在好坏的两端之间,至于是偏好,还是偏坏,全看个人努力了。

  未来,人工智能最大的挑战,不是人机对弈,不是汽车自动驾驶,而是对“好人”和“坏人”的识别。

  “好人”和“坏人”识别之难,不在定义描述,而在量化处理,对一个人的最终判断,大概只能基于其行为好坏的概率统计。

  设想一下,当人工智能处理这一难题时,或许是这样的编程设计:“在如下设定条件下,其‘为善’概率超过百分之多少,即可判定为好人;其‘作恶’概率超过百分之多少,即可判定为坏人;介于中间者,属于不好不坏之常人。”

  我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就取决于这样一个百分比——“盖棺论定”之时,还可以“概率论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32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养生/新民健康
   第A27版:汽车周刊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好人”还是“坏人”?
越强调越存在
定国奶奶的周氏统战麻将
红糖
篆刻
龙宫潜行:人民军队第一支潜艇支队诞生记
双溪漂流记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好人”还是“坏人”? 2017-08-02 2 2017年08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