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古稀的周老师,是个钓鱼迷。前不久的一天,天气酷热,周老师吃过午饭,执意要老伴陪着去钓鱼。到了河边后,周老师专心致志地钓鱼,一个多小时就钓上来三四条,这下周老师高兴得手舞足蹈,他站起来冲着躲在树荫下的老伴说:“嘿,晚上又能给孙子做一盘炸鱼啦……”可话还没说完,周老师就一头栽倒在地。老伴儿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经医生诊断,周老师昏倒是突发脑中风引起的。家人非常纳闷,周老师平时身体健康,血压也很正常,怎么突然得了脑中风呢?
接诊医生说,脑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前者是缘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防治高血压可以减少发病;而后者与高血压关系不大。脑中风多与气温的急剧变化有关,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有两个中风高峰期,一个是气温在0℃以下的隆冬,还有一个就是气温在32℃以上的盛夏。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血管脆,易破裂,容易引起“出血性脑中风”;而夏季,高温则是诱发“缺血性脑中风”的罪魁祸首,因为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人体就会大量出汗,需要比平时高4-5倍的皮下血液循环量来维持,这时如果不注意及时补水或补水不足,就会造成血液浓缩,血小板易于凝聚,血流会变慢,易形成血栓,血栓若堵住了营养大脑的颈总动脉,大脑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
钓鱼时,周老师聚精会神心无杂念,出了多少汗,自己也没注意,更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加上长时间裸露于阳光下,没有遮挡,盛夏气温高,地面温度有时会达到38℃甚至40℃以上,极容易诱发缺血性脑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