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的一位文友,多次参加类似北京的全国征文大赛,每次都收到邀请去领奖的信函,冠冕堂皇说眼下廉政,会务费、车费自理,还神秘告知,见了汇款才明示如何参会的路线图,大有不见真佛不烧香的架势。不去的人,啥奖品都没有,最多给张不顶用的奖状。
有次,正巧遇上他要去那个城市出差,车费给省下了,他想不妨到领奖现场一看。哇!全是老头老太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人人都有“杰出的文学家、时代文艺家、爱国作家”的荣誉称号。乖乖了不得啊!好像大奖都来得不费吹灰之力。那些来自山区小县城的“名家”们不亦乐乎,说花些钱来京城领奖,有吃、有玩权当旅游,还有名声到山洼里,有头有脸。别乐早啦,推销有你“大作”的杂志要花钱,印你“大名”的也要花钱,可这些人倒挺配合,自愿不断往里砸钱。问起被推荐参加过什么正宗文学团体吗?对你写作有推进吗?都摇头了。
听说有人自以为是拿奖百发百中的“神枪手”,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这和虚度光阴有何区别?看看吧,这领奖活动和邀请旅游有啥两样?授予的虚设荣誉和名不副实的保健品同样是冒牌货。有模有样的大腕到场和穿白大褂的“名医坐堂”,是何等的相似。
为什么受骗又是老年朋友居多?经济生活上的受骗是贪小便宜,缺少精神慰藉,那么文化生活里的受骗为何呢?就是被边缘化的老人虚荣心在作祟,在急功近利背景下老有所获被老有所“忽”了——是一种人的“忽视”和被一种人的“忽悠”啦。侯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