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天,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展商、观众,都到上海的展台,品尝马陆葡萄、把玩竹刻艺术品,感受这两件地理标志的特点和魅力。”提起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上的情景,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商广科的刘勇毅满是自豪,经过展示,嘉定竹刻和马陆葡萄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
地理标志提升品牌价值,让传统“好手艺”焕发新生。嘉定竹刻源于明代中期,由于技术要求较高、经济效益较低,发展几度陷入停滞。直到2009年,嘉定竹刻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知名度不断提升。“嘉定竹刻都是手工制作,虽然产量不多,但每件精品都价值不菲,现在竹刻师们的手艺得到认可,也有更多时间钻研技艺,传承非遗。”
更别提那些上海地产的“好味道”。2009年,“嘉定白蒜”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后,种子收购价从每斤2.3元跃升至5元以上,翻了一倍多;2014年注册的“马陆葡萄”,拥有了知识品牌和身份认证,逐渐走向“优质优价”:每斤40元,优质品种平均每串50元,而且供不应求。
在上海13件地理标志中,崇明占据“半壁江山”。崇明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7年,崇明就成功注册“崇明水仙”“崇明白山羊”“崇明白扁豆”“崇明金瓜”“崇明老毛蟹”“崇明香酥芋”等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也是上海市首批以证明商标形式注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填补了上海市无地理标志注册商标的空白。“实现了上海市农产品地理标志‘零的突破’,也结束了崇明特色农产品长期以来的‘有名无牌’现象,使崇明农产品真正得到法律的保护。”
商标富农,地理标志给农户带来看得见的收益。2012年,上海崇明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参展中国首届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打出“崇明水仙”地理标志后,产品销售红火,改变了无人认可、无人问津的局面,亩产值提升近30%;上海崇明金瓜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利用“崇明金瓜”地理标志,带动崇明金瓜的种植产业的发展,目前农民150余户、种植面积1000余亩,金瓜年产值近五百万元。
“一方面,要继续支持与培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对已有地理标志的保护。”刘勇毅坦言,目前嘉定正对南翔小笼、嘉定梅山猪、徐行草编等加强指导,同时关注马陆葡萄、嘉定白蒜和嘉定竹刻的发展情况,搭建展示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打击擅自使用地理标志、傍名牌等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维护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 本报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