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奉贤,像陈龙这样的虾农并不是个案。都说农业是“靠天吃饭”,但在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叶军强看来,除今年的气候适宜水产养殖业外,更多的还是近年来奉贤在推广水产养殖模式改进的同时,形成的一系列“奉贤经验”。这也正是奉贤水产业逐步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关键所在。
苗种是养殖的基础,虾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的成败。奉贤在海南文昌建设育苗点,每年引进优质种虾,开展种质研究,繁育优质苗种。使用良种虾苗的虾池比使用普通虾池每万尾增产50%以上,病害减少70%以上,这种“南繁北养”的养殖模式深受虾农们的欢迎。截至目前,育苗点已累计向奉贤虾农推广良种130余亿尾,有效推动了虾农的增收。
目前,全区1391个养殖户家家都有一本水产养殖生产日志,里面详细记录了每个虾塘的放苗时间、数量以及每天的池塘水质、饲料投喂量,甚至连当天的天气情况也都一一记录,通过不定期抽查日志记录情况和水产养殖档案追溯体系建设,渔民的质量安全生产意识大大提高,也使水产品有了自己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