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个品种花瓣中间是白色,边缘却是红色,就像是渐变的彩虹,所以取名‘新浜彩虹’。”说起荷花,田礼志如数家珍,“新浜彩虹”从去年5月开始培育,今年是第二年开花。每天清晨,他都仔细观察和记录花朵的生长情况,“目前,性状非常稳定,如果明年也能盛开,那么就可取得国际登录,成为新浜荷花基地首个获得国际认证的品种。”
大学专业建筑设计,十余年都市白领,田礼志却选择在浦南小镇种植荷花,每天和泥土打交道。一切源于热爱。田礼志叔叔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专攻荷花,田礼志常随他参加野外植物调查,参观世界各地的植物园、荷花园。在叔叔的指导下,田礼志学会了荷花种植和育苗,2015年来上海后,便扎根“芙蓉镇”新浜的荷花基地。
“今日之星:洁火。单瓣莲,盘状,含苞待放时总有两个以上花瓣提前伸展。”松江荷花节期间,田礼志不时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科普图文。除培育新品种荷花外,他还负责基地盆栽种植。这可是项技术活,保护顶芽、侧芽,从挖沟到平放,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避免“藏头露尾”,导致顶芽受伤、种苗死亡。田礼志栽种的荷花盆栽,存活率超过95%,比60%的平均值高出许多。
工作之余,田礼志受辰山植物园邀请,指导来自全国高校的植物学专业学子,赴各地野外考察。他们在滇藏交界的冰川考察高山植物,在川藏线上寻找秋海棠科、苦苣苔科的新品种。本月田礼志还将带领团队,前往西藏昌都和墨脱。“在野外帐篷里,我们一住就是十来天,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每当发现新品种植物,都会很惊喜。”
本报记者 范洁 通讯员 陆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