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礼志“半路出家”的种荷人
范洁 陆怡怡
  松江新浜镇,种植荷花历史悠远。早在1500年前,由于地小多屿形似荷叶,新浜又名“荷叶地”,元朝时期更因遍植荷花得名“芙蓉镇”。从红台莲、小洒锦、美三色等荷花,到紫珍妮、万维莎等睡莲,目前荷花品种已近800个,而这离不开新浜荷花种苗基地育种负责人田礼志的悉心研究。

  “你看,这个品种花瓣中间是白色,边缘却是红色,就像是渐变的彩虹,所以取名‘新浜彩虹’。”说起荷花,田礼志如数家珍,“新浜彩虹”从去年5月开始培育,今年是第二年开花。每天清晨,他都仔细观察和记录花朵的生长情况,“目前,性状非常稳定,如果明年也能盛开,那么就可取得国际登录,成为新浜荷花基地首个获得国际认证的品种。”

  大学专业建筑设计,十余年都市白领,田礼志却选择在浦南小镇种植荷花,每天和泥土打交道。一切源于热爱。田礼志叔叔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专攻荷花,田礼志常随他参加野外植物调查,参观世界各地的植物园、荷花园。在叔叔的指导下,田礼志学会了荷花种植和育苗,2015年来上海后,便扎根“芙蓉镇”新浜的荷花基地。

  “今日之星:洁火。单瓣莲,盘状,含苞待放时总有两个以上花瓣提前伸展。”松江荷花节期间,田礼志不时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科普图文。除培育新品种荷花外,他还负责基地盆栽种植。这可是项技术活,保护顶芽、侧芽,从挖沟到平放,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避免“藏头露尾”,导致顶芽受伤、种苗死亡。田礼志栽种的荷花盆栽,存活率超过95%,比60%的平均值高出许多。

  工作之余,田礼志受辰山植物园邀请,指导来自全国高校的植物学专业学子,赴各地野外考察。他们在滇藏交界的冰川考察高山植物,在川藏线上寻找秋海棠科、苦苣苔科的新品种。本月田礼志还将带领团队,前往西藏昌都和墨脱。“在野外帐篷里,我们一住就是十来天,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每当发现新品种植物,都会很惊喜。”

  本报记者 范洁 通讯员 陆怡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09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上海地理标志世界点赞
奉贤南美白对虾迎捕捞旺季
田礼志“半路出家”的种荷人
小帆船夏季赛 淀山湖畔起航
松江仓桥水晶梨游园节开幕
在航头新社区 学傅雷“家”文化
达华药业为 妇女送福音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6田礼志“半路出家”的种荷人 2017-08-13 2 2017年08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