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注入了他的才华和心血
漫长岁月中,雷士德为第二上海的形成注入了他的才华和心血。1878年至1880年,雷士德当选了法租界公董局董事。接着,1881年,他又当选了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1881年至1883年,他再次出任法租界公董局董事。选择雷士德的人们一定很清晰地认识到雷士德的品质和价值,成为不同租界中董事的一个必要前提是,你必须是个对公众事务具有责任和担当的人,这与财富无关,或者说,与财富没有过分关系。
雷士德在上海所做的那些事情和事件,下面这个时间节点具有足够的象征性?
1926年5月14日,因逃避笼罩在他头上的那个可怕的家族咒语而一路凄凄惶惶来到上海这块滩涂之地的雷士德,在苏州河路一边的公济医院咽下最后一口气,躺在病床上的他,听着苏州河潮水的永恒波动,与世长辞。
1926年,是的,正是1926年,上海即将迎来它的“黄金十年”,而雷士德,因了他的生命终结,我们可以统计他留给这座城市的部分遗产了。
先施公司(南京东路646号) 1917
日清汽船公司(中山东一路5号) 1921
普益大楼(四川中路110号) 1922
字林大楼(中山东一路17号) 1924
台湾银行(中山东一路16号) 1926
仁济医院(山东路145号) 1932
雷士德工学院(长治路505号) 1934
三菱银行(广东路85号) 1936
迦陵大楼(四川中路346号) 1937
统计后,会发现什么?我们发现了1926年作为一个时间节点,它区划了雷士德成就的两个时间段:在他去世之前,德和洋行设计了先施公司大楼、日清汽船公司大楼、普益大楼,以及,十分重要的1924年的字林西报大楼;在他去世之后,雷士德效应继续产生,德和洋行设计了台湾银行大楼、仁济医院大楼、雷士德工学院、三菱银行大楼,以及,1937年的迦陵大楼。
这些建筑耸立在了上海20世纪的20年代和30年代,也几乎全都留存在今日我们的视野中,如果说遗产,而且是特殊的遗产,既有精神价值又有物质价值,雷士德将它们留给了上海。作为建筑师的雷士德应该比作为地产商的雷士德更有意义,也更具历史价值,他的德和洋行,就其设计的广度、深度来说,丝毫不亚于曾经上海滩的顶级设计事务所,譬如有恒洋行、马海洋行,以及新瑞和洋行、思金生洋行、贲安建筑设计事务所、米纽弟建筑设计事务所,如此等等。他的德和洋行或许逊于公和洋行,也逊于拉斯洛·邬达克,但德和洋行的设计才子,毫无疑义的上海翘楚。
那么,一切又开始于什么时候呢?
通常,专业人士会将雷士德的建筑遗产首推法租界公董局大楼。雷士德没有设计这个建筑,因为它诞生在19世纪中期,诞生在法租界还刚刚有些气象的年份:1864年。这个时候,后来在上海史中留下很精彩一页的雷士德先生,还常常出没在英吉利海峡一边,听着海鸥悲苦的长鸣,看着大西洋怒涛不知疲倦地一次次冲击着岸边礁岩,心里为落在家族头上的那个可怕咒语而战栗不止。
设计师叫克内维特,以后,此君与雷士德一起,应工部局的邀请,共做了一件事情,即实测了上海租界地图。之所以将一个与雷士德个人无关的建筑算作雷士德的遗产,是缘于德和洋行的关系,那位克内维特先生,之后是加盟了雷士德创立的德和洋行,这样,他的成就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德和洋行的成就。
对这幢建筑,让我引用建筑专家们的表述吧:“这是一座两翼为二层楼房,中部为三层,带有圆形屋顶的建筑。南有左右都可拾级而上的花台踏步,花台中央前置铜像等装饰性雕塑,南立面设有阳台立柱。山墙的正中则设有自鸣钟一座,窗樘用圆拱及弧拱,南首有内廊,室内采用落地窗,具有典型的法国大住宅的风格。”
1864年,法国领事馆曾经的大佬,如敏体尼、爱棠都已离开上海,喇慕、葛笃、白来尼先后做过法国上海领事馆中的大佬,并在这些年份里与上海道台有过不少的纠缠,而雷米先生,则依然保留了他在上海法租界中“第一个吃螃蟹者”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