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幼年时期的天堂
搬到长乐邨后,幼小的南颖总爱跟着公公,公公去哪个房间,南颖也去哪个房间。稍大些后公公告诉南颖,当年南颖如果想知道公公是否在楼上,就看楼梯扶手上的 “多多” (石门话的 “多多”读音为:嘟嘟,意思为手杖;南颖小时候称之为“多多”)是否在,看不见 “多多”,南颖才相信公公已外出了,于是不再上楼找他。
公公还说他曾将南颖这个牙牙学语的小孙女的词汇,编了一个“南颖语词典”,以便于他自己和家人能听懂南颖的“婴孩语言”,比如,南颖那时说的“多多”=手杖、汽车;尤尤=楼楼;阿哇=痛、破、脏、落掉;奥伊=不要;继继=姐姐等等。进入童年后南颖开始跟着公公叫“多多”为stick,回想起来stick是南颖启蒙的第一个英语词汇。
那时候常常有小汽车来接公公去开会或出席各种活动,小汽车一来,公公便拿起他的stick出门上车去了,有时他会离开上海出席活动,几天不见。记得有一次公公出门好几天,南颖在家看电视,突然看到公公出现在电视上,激动地拼命大喊“公公”,自然公公是听不见的,南颖很不高兴。
等公公回家后,就问他:“我在电视里看到公公了,我喊公公,公公怎么没有答应我呀?”公公回答说:“公公没有看到你。”南颖听了大不高兴:“我就站在门边,公公怎么看不见我啦?”公公听了大笑:“我在电视里听不见你喊我。”这些天真的对话,回想起来真有意思。
长乐邨93号是南颖幼年时期的天堂,那里总是充满了欢笑声。南颖儿时记忆深刻的是那只黑白相间的大狮子猫阿咪,它头颈处的白毛像雄狮子的鬃毛,公公在《阿咪》中写道:“阿咪之父是中国猫,之母是外国猫。故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阿咪可爱极了,如公公所写的:“想是秉承母教之故,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和你打交道。此时你即使有事在身,也只得暂时撇开,与它应酬一下;即使有懊恼在心,也自会忘怀一切,笑逐颜开。”阿咪渐渐地成为南颖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总是喜欢陪伴着南颖,睡在南颖的床上。
除了阿咪,南颖幼年的记忆中有秋千,钢琴,好多好看的书画,最有趣的记忆是从二楼阳台窗口用绳子吊一只篮子下去,向来回穿梭于长乐邨前后弄堂里的小贩们买赤豆棒冰、绿豆棒冰、雪糕、冰淇淋和各种零食吃,那时棒冰只要四分钱就能买一根,如果是断棒冰,只卖三分钱,雪糕卖八分钱一根。公公和南颖一起吊篮子下去买冷饮吃,回想起来,此情此景与公公笔下《买粽子》一画里吊篮买物的情景一模一样。
这样的欢笑声吸引了左右邻居家的小朋友,南颖从小没有缺过玩伴,大小不同年纪的都有。公公喜爱儿童是出了名的,在他的画里早已体现出来,他对孩子是多多益善。现在南颖偶尔与当时的同学朋友叙旧情时,他们常常和南颖聊起当年一起玩的情景,公公非常好客,平易近人,他常拿出小人书、糖果、话梅等给南颖的小朋友分享,还给大家讲故事。
当年南颖不肯好好地在自己家里吃饭,阿姨只得带着南颖和自家的饭菜到邻居112号谢家去吃饭,似乎在别人家吃饭比在自家吃要香得多,这使南颖在当时弄堂左右邻舍中也可谓是“小有名气”的了,邻舍家一看见阿姨带着南颖、端着碗出来,就知道南颖又不肯好好吃饭了。
公公对南颖的种种“无理要求”是非常宽容的,也是非常理解的,他在《子恺漫画选》“自序”中谈道:“儿童富有感情,却缺乏理智;儿童富有欲望,而不能抑制。”他认为这都是正常的,“大人像大人,小孩像小孩,是正当的,自然的状态。”他认为儿童的大人化,要求孩子按照大人一样生活是件可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