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随笔/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终止马戏表演是可贵的道义觉醒
何勇海
  近日,广州动物园宣布结束24年马戏表演,引发舆论关注。而马戏团则表示,将继续表演马戏,“马戏已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被传播和保护,不能一味打压禁止”。马戏表演是否继续,也成为摆在我国很多动物园面前的难题。

  动物园与马戏团是租赁关系,二者的合作本来相安无事。而现在,动物园要取消马戏表演,将表演场馆改造为非经营性的科普教育场馆,且免费开放。不管是出于双方的利益之争,还是出于保护动物的道义觉醒,最终结果都值得我们点赞——取消动物表演,符合现今保护动物生存、保障动物福利的文明理念。

  长期以来,马戏表演都饱受虐待动物的诟病,尤其是规模小且无人制约的马戏团。有人可能会说,马戏表演并不能与虐待动物画等号。实际上,让动物在人为干预下,从事非自然行为的表演,这本身就是虐待。何况中国“拯救动物表演项目”负责人胡春梅调查发现,包括广州动物园马戏团在内,多个马戏团老虎、狮子的牙尖被锯平,却没有进行相应的医疗处理,这会影响食肉动物的消化功能。

  虽然马戏表演是否属于虐待动物,目前我国并无相关判断标准,不过早在2013年,住建部就曾发布《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要在动物园杜绝各类动物表演。今年7月1日,住建部颁布并实施国家行业标准《动物园管理规范》,其中明确规定,“动物园不应用野生动物用于表演”,“不应将野生动物作为道具用于商业活动”。但目前动物园内的野生动物表演仍然存在,期待更多动物园跟上时代脚步。

  马戏表演不光要赶出动物园,社会上的马戏表演也当清理。马戏团拿“马戏入非遗”来当挡箭牌也表明,哪些情形下的马戏表演算得上是非遗项目,哪些马戏表演属于虐待动物,应该予以厘清,将个别与现代文明、现代法治发生冲突的非遗项目予以清理。特别是像纯粹取悦人类、伤害动物的马戏表演等非遗项目,让其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未必是坏事。(何勇海 刊今日潇湘晨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金砖国家厦门峰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金砖国家厦门峰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金砖国家厦门峰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阅读上海100胜67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教育/金山教育
   第A26版:汽车周刊
   第A2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终止马戏表演是可贵的道义觉醒
又见网红
掉队
幸福的教师和教师的幸福
新民晚报随笔/评论A06终止马戏表演是可贵的道义觉醒 2017-09-06 2 2017年09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