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上半年,澳大利亚将迎来联邦大选。面临执政和大选困境,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的外交政策也开始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一直纵容国内反华潮的他突然“变脸”了。
本月7日,特恩布尔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发表演讲,一改过去一年多来无端指责中国的调门,被认为释放了澳大利亚愿意改善中澳关系的信号。
他的这次演讲主要有以下重点:首先,一些澳媒体和政府部门曾多次诬称中国学者、学生“窃取”澳高科技和知识产权。而这次,特恩布尔选择在中澳教育科研合作的桥头堡、“火炬计划”的实施地新南威尔士大学演讲,列举实例高度评价中澳科创合作对两国繁荣的贡献,驳斥了对华猜忌和指责。其次,对于一年多来不断发出的反华噪声,特恩布尔指出,中国不是冷战时期的苏联,美国与盟国不应遏华。这番完全不同于以往那种充满冷战思维的反华论调,不同于西方某些国家对中国所谓“竞争敌手”的定性。最后,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特恩布尔指出,“我们的结论是,它与我们的目标、标准和重点是一致的”。此前,一些澳媒和政府官员对中国在海外的基础设施援建疑虑重重。特恩布尔的讲话对澳大利亚与中国在“一带一路”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给予明确的积极信号。
特恩布尔曾多次高调反华,并力推“反外国干涉法”。但这次讲话否定了针对中国的所谓“干涉主权”的指责,否定了中国是澳大利亚“敌手”的定性,就澳大利亚对“一带一路”的立场做出积极表态。他的态度转变,预示着澳对华政策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最主要动因来自澳国内政治现状。面临执政和大选双重挑战,特恩布尔不愿在国际上树敌,特别是与全面战略伙伴的中国为敌。其次,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中澳经贸关系稳步发展,针对澳国内的反华声浪,中方并未采取经济手段回击,展现了坦荡胸怀。但政治关系恶化必然会影响到经济关系,这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第三,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国际关系更加不确定。特别是特朗普声称将减少对盟国的安全支持,令澳大利亚意识到外交和安全政策独立的重要性。在可预见的未来,澳大利亚将保持美国密切盟友的地位,但对于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澳大利亚已开始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在东盟外长会期间,王毅外长应约与澳外长毕晓普会见时表示:“中方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会对别国搞什么渗透,中澳两国没有历史积怨和根本利害冲突。”我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对特恩布尔的讲话表示赞赏,希望澳方继续同中方相向而行。今年是中澳建交46周年,在反思的同时,两国应面向未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谋发展。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