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孩子告诉你音乐的意义
邵宁
  ◆ 邵宁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在于永不重复自己。“音乐剧之父”安德鲁·韦伯的音乐剧《摇滚学校》,就是这样一部无论从题材、音乐和演员表演都有巨大突破的作品。此次登陆上海,在魔都刮起了一股“少儿摇滚”旋风。这出音乐剧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让孩子自己来演自己。

  故事的主人公是心怀摇滚梦想却屡屡碰壁,穷困潦倒到连房租也付不起的“肥宅”杜威,误打误撞来到一所“贵族学校”当起了老师,带领一群学业优秀的“乖孩子”玩起了摇滚,并最终登上舞台放声呐喊,找到自我。剧场里,年轻人尖叫、跺脚,中学生们热泪盈眶,人们用燃爆来形容这部音乐剧,因为每个人都能在里面看到自己,找到共鸣:音乐的意义是什么?“失败者”还能不能继续追逐梦想?我们能不能听从自己的内心,为自己而活?

  这部音乐剧改编自美国派拉蒙公司的同名电影,但电影是以杜威为主角的喜剧,而韦伯把主线放在了学生们上面。他希望在音乐剧中探索杜威学生们的故事,尤其是孩子们和家长的关系。小学生成为主角,谁来演?主创人员选择全部由孩子自己来演。

  舞台上这群小学生身着漂亮的英式校服,时而是循规蹈矩的优等生,目标是哈佛、耶鲁等藤校,时而变身热力四射的捣蛋鬼,竟然在校长眼皮底下溜出学校,乘着校车去参加摇滚比赛。舞台上,他们能唱能跳,还会演奏架子鼓、吉他、贝斯和键盘,他们拿着和自己差不多高的乐器,像“小大人”一样飞速拨弦扫弦,跃动自如,举手投足之间,既富有摇滚气质又不失童趣。

  音乐剧对于表演也有较高的要求。剧中孩子看上去体面漂亮,却各有各的烦恼,有的努力当学霸,只希望对得起父母5万美元学费;有的家境富有,却每天和父母说不上几句话;有的刚刚转学,孤独封闭,只因来自同性恋家庭……孩子们把这些内心戏都演得活灵活现。当那个孤独的女孩唱出《我的心声》时,天籁般的歌声震撼全场。全剧最后,原本不同意他们组建摇滚乐队的“精英家长”,看过孩子们的表演后被深深感动,与孩子们深情相拥。此时,台下观众也被深深打动。

  ——这一幕戳中了亲子关系的泪点。

  据了解,全剧共12个儿童角色,此次巡演一共来了17个小演员,他们的年龄在9-13岁,最小的扮演劳伦斯的凯勒·埃尔伯最初登台时只有6岁,他们都从小就受过音乐和表演的训练。如饰演弗雷迪的马尼龙从4岁就开始学习打鼓,在舞台上的表演,完全是一名优秀乐队鼓手的范儿。 

  演出时长三个小时,这么小的孩子,每天和成年人一样演完,真有点不可思议。更不容易的是,这些原本都是学生的小演员,演出学习两不误。他们晚上演出,下午排练,上午还要上课,剧组还有一位小学老师随团,因为按照澳大利亚演出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每一个孩子必须保证每天有3至5小时的学习时间。

  孩子们演活了自己,也实现了自己的舞台梦想,值得为他们喝彩。忽然想到,中国业余学习音乐舞蹈的孩子那么多,什么时候也能诞生一部由孩子主演的原创音乐剧?

  期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跨界/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比利时
   第A24版:加拿大/新民海外
从绿色情怀到绿色自觉
春天的四个预言
如何讲好一个新故事
时间偷走了妮娜·西蒙
让孩子告诉你音乐的意义
叶永青事件后说抽象
不够惊奇的队长
新民晚报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A17让孩子告诉你音乐的意义 2019-03-17 2 2019年03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