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动乱时期,我家前楼住着一位资本家,后楼住着工人的儿子,工人儿子每晚听壁角,把资本家夫妇床上的事和话散播出去,硬生生把工程师夫妇气死,他便占了前楼。现在的他也步入老年,却为老不尊,夏天的每个夜晚,都要纠集一帮人在弄堂里喝酒猜拳,吹嘘自己年轻时混得如何牛掰,炫耀如何从超市里偷东西,吵得人半夜没法睡,邻居怨声载道。
过去我们总是习惯指责年轻一代世风日下,然而现在,当年的年轻人现在的老年人的所作所为才真正令人担忧。不遵守社会公德,骂街、插队、喧哗等扰民现象中,老人居多;将救人诬为撞人的也是老人。我们不禁要问,如今老人怎么了?是不是老人都变坏了?当然不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坏人还是那拨人。这些人将“文革”遗风带到了21世纪,说话办事有那个时代的后遗症。
比如电影《老炮儿》里,老炮儿似乎很喜欢替人出头,喜欢帮邻居摆平各种“不平”;喜欢打架、喜欢讲“规矩”,而所谓的“规矩”显得那么不“规矩”。这样一个群体,以这样的状态生活着,似乎游离于法治社会。虽然这部分人是少数,但少数人的不道德行为,给中国老人群体扣上了一顶老人变坏的帽子。应当由社会给他们划出一条底线——不得侵权,侵权即犯法,让他们对道德、法律有所敬畏,才能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