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困难挑战增多
从2006年首届金砖国家外长会议召开以来,金砖合作已经走过10个年头,合作领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涵盖政治、安全、经济、金融、贸易、社会、人文等多个领域,已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架构,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政治安全方面,金砖国家坚持国际公平正义,始终倡导以和平对话与政治谈判方式解决分歧,使叙利亚问题步入政治解决轨道。在经济金融方面,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进行历史性改革,有力地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当前世界经济进入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金砖国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多,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一些质疑和唱衰金砖国家的论调此起彼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一是“金砖褪色论”。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结构转型和经济再平衡,在改革中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俄罗斯和巴西作为资源输出国,正承受着大宗商品下行而严重经济下滑和负增长的压力,南非因为失业高企、电力短缺等原因经济增长迟滞,印度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可期,但改革进度仍然有待市场检验。
二是“金砖差异论”。认为金砖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差异较大,地理位置相隔遥远,合作没有内部凝聚力,是一块缺少“泥浆”的砖。
三是“金砖威胁论”。认为金砖国家合作是为了与西方国家分权,推翻二战后西方主导建立的全球治理体系。
扎实做好自己事情
针对这些杂音,金砖国家只要扎扎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伙伴关系发展好,就一定能够迎来另一个辉煌的“金砖十年”。
一是落实现有重大成果倡议,彰显金砖合作的行动力和有效性。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是金砖国家务实合作的重大成果,不仅有利于增强金砖国家的发展能力,构建自己的金融安全网,也有力地推进了金砖合作的机制建设,提升了金砖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和内部凝聚力。
二是进一步落实《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打造联系紧密的金砖国家利益共同体。提升金砖国家在贸易、投资、制造业、能源、农业、科技创新、金融、互联互通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走实走深。
三是协力推动全球治理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变革。二十国集团(G20)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平等参与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垄断,但G20仍处在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的机制转型中,金砖国家应共同推动G20机制转型,巩固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首要平台的地位。
果阿峰会承上启下
作为两个十年之间的过渡,果阿金砖峰会可谓承上启下,在财金、农业、经贸、人文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峰会探讨成立金砖国家信用评级机构,试验从发行者付费模式转向投资者付费模式,补充完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
峰会讨论建立金砖国家农业研究中心虚拟平台,充分利用各国优势,加大农业创新,提高金砖国家农业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
峰会探讨落实《金砖国家贸易和投资合作框架》,加强金砖国家在服务贸易、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单一窗口、贸易促进、标准化等领域合作,以及制定《2020年前金砖国家贸易、经济和投资合作路线图》。
可以预期,2017年中国出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将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夯实合作基础,为金砖国家合作注入更强劲的动力,迎来金砖合作更光明的前景。
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 朱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