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补保障区域之外,去交通极不便利的偏远地区下乡等如何保障?一些干部选择开私家车办公务,但这样没有相关票据难以按差旅费报销,这些问题如不解决,恐怕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针对车补保障范围之外,公共交通极不便利、紧急公务等特殊情况下的公务出行,以及基层干部到偏远地区基层下乡开展工作等问题,不少地区提出疑问。
“针对车补保障范围之外的特殊情况公务出行,支持探索交通费包干办法,但需强调的是:这种包干不能把住宿、餐饮等其他费用也包含进来;包干也不是‘按月包干到个人’,而是统一给单位核定一定的费用,统筹使用,按次报销。建议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与财政部门做好政策衔接。”
——中央车改办回应。据悉,广东、浙江、江苏、安徽等省的一些地方已开展或拟探索除凭票报销差旅费外,允许采用交通费包干等办法。
“很多基层单位不同部门或岗位间存在比较突出的公务出行不均衡等复杂问题。地方车补统筹比例有上限吗?”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中央国家机关车改单位统筹部分“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但地方补贴统筹比例是否有上限要求、是否要参照中央标准执行,也引起关注。
“考虑到地方情况复杂,中央对地方车改补贴统筹比例不设上限要求。在确保节支的前提下,可探索提高补贴统筹比例等办法解决基层岗位间不均衡等复杂问题,鼓励、支持地方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和行之有效的解决难题办法。”
——中央车改办举例,不少地方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有的地方提高乡镇公务人员补贴统筹比例,特别保障好出行任务重、远的岗位和人员;有的地方适度向基层倾斜配备车辆。
“车改从制度上解决了公车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实行公务交通补贴制度,走访发现开自己的私家车处理公务成为很多地方公务员的选择。不过,有少数声音认为这让‘公家占了便宜’,也有人担心开私车办公务的情况多了,会不会出现‘私车公养’等违规问题。”
——从相关探索来看,在车补保障区域之外符合政策要求的“开私家车办公务”,也可以得到政策支持,但前提是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在车补保障区域内,虽然在开私家车办公务,但由于工资收入中增加了车补一项,仍然是在货币保障之中,不能简单理解为‘公家在占便宜’。”
——针对让“公家占了便宜”的声音,中央车改办表示。
“在货币保障和公务出行社会化的前提下,采用何种方式出行,是公务人员出于便利性考虑的自主选择。”
——中央车改办回应,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公务出行,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探索发展适合公务出行的市场化交通定制服务,增加社会化交通供给。
“对目前地方车改中发现的问题,诸如车辆处置不及时、保留用车缺少使用管理办法、个别基层一线执法执勤车被‘截留’等,要在继续深入改革中督促地方解决。”
——中央车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栏编辑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