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来,这类题材炒作开始降温,未来估计会持续沉闷,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概念不能兑现,市场开始清醒。2015年股灾前,创业板各类概念炒作可谓登峰造极,如互联网金融、P2P、虚拟现实、量子通信、3D打印、智能穿戴、文化传媒,造就牛股众多。然而故事讲完的一个两个财报年度过后,我们发现当初炒作的题材鲜有兑现,注入或收购的新业务没有增厚企业收益,或者根本没有注入实质性的新兴业务。而手中的这些曾经的牛股开始出现熊样,持续下跌,深不见底。比如炒作互联网金融的银之杰,在2015年的牛市最高点前一年里股价涨了15倍,股灾开始到现在股价跌去了80%。黄沙吹尽看不见金,巴菲特说的股票长期是称重机的效应开始体现。
监管机构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是对操纵市场的打击,一方面是对忽悠式重组的监管。
2017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称“股指稳定和融资力度不能对立,没有IPO数量的提升,资本市场一些丑恶现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数量上了,壳的价格不就下来了吗,还炒壳吗?”刘主席的讲话透露了证监会对今年IPO的态度。随着IPO数量上升,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通道通畅,壳资源价值降低。二级市场上对频临退市的垃圾股的炒作现象就会减少。
事实证明,题材炒作终究是南柯一梦,暴利是假象,被套是结果。A股里面一直存在金子,长期走好的绩优股为数不少,只是题材股给了投资者短期暴利的假象,抢了绩优股稳定表现的风头。我们希望投资者看清真相,回到价值投资的道路上来。
东方证券 毛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