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念浩飞老师
林瑞安
  林瑞安

  “人生七十古来稀,劳心烦神体不肥,丹青玄理平生缘,笔走苍穹墨淋漓。”这是书画家徐浩飞先生在己丑年所作的《七十抒怀诗》,道出了他的一生。可惜,我们没能为他八十岁庆生,去年四月底,他悄悄地离我们而去,不觉近一年了。

  徐浩飞先生,是陆俨少大师众多弟子中最不显山露水的一位,研习书画近六十年。浩飞先生的祖上,是对民族工业贡献卓著的洋钉大王创始人,家道富足,珍藏诸多古书画。由于家庭的熏陶,家中的古画便成为他步入画坛最好的启蒙。听浩飞先生讲,他之学画,也是机缘巧合:有一次,同学将两把齐白石的扇面给他看,并想转让。于是不懂书画的他去请教邻居江寒汀,江先生鉴定是真迹,浩飞就买了下来。江老看见这位小邻居身体不太好,就对他说,学习画画对身体有好处,不妨学学书画,并当场教他画了几笔竹子。浩飞兴趣大增,回家就去练习了。几天后,江老看了习作,认为孺子可教。于是,在1957年他18岁时,师从江寒汀先生习花鸟画,整整4年。1961年,徐浩飞由江寒汀介绍,拜陆俨少先生为师,并在沪上著名的华山饭店,举行了传统的投帖拜师仪式,当时江寒汀、张大壮、王个簃、唐云等多位大师都参加了。

  在“文革”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浩飞顶着很大的社会压力,冒着很大的风险,随侍陆俨少先生左右,倾心于对艺术的追求。徐浩飞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被分配到新疆,做过工、教过学,也曾在一家照相馆干过活,其间他又研究玄学苦练书画。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派他到澳门工作,从此,他开始闯荡澳门,拿起画笔,成为职业书画家。从1982开始,在持续了6个年头后,他才回到了上海。这一段经历,也成为他人生宝贵的财富。

  浩飞先生经常远游写生,遍历名山大川,丰富的积累,为浩飞先生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纵观他的山水作品,不管是墨山水还是青绿山水,尽取陆俨少先生“骨法用笔”的真谛,围绕“勾水、勾云、留白、墨块”的陆派画法规律,作品苍茫浑厚、沉着生辣,从骨子里透发出文人画的气息。虽然没有剑拔弩张的狂妄,没有娇媚造作的姿态,却令人进入一种吟诗作词、诠古释今的艺术氛围。

  浩飞先生自小随其父研习玄学,前后浸润四十余年。对《易经》,老、庄哲学,风水斗数研究颇深颇透,能做到“深入浅出”。浩飞平时常读明清小品,尤对袁宏道、徐霞客的山水游记浸染最深,并且从中汲取灵感,滋润胸臆,养其之精神。他不但通诗通文,而且通玄学。他说《文心雕龙》中有“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说明玄学与山水很有一些关系,所谓“天人合一”,因此无论书法、丹青、诗词以及玄学都要学古能化,所谓慧心慧根,才能够达到臻美的大境界。在他的作品中,还有一种风骨韵致的古文底蕴,兴致来时,自作古体格律诗,颇见性情与学养。

  人们喜欢徐浩飞先生的为人为文为画,他历经世事沧桑却豁达豪放,洗尽铅华且敛容淡定,真可谓是“身在江湖又能笑傲江湖”的雅士。从为人谦恭的浩飞先生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勘悟人生的道学禅宗的影子。其实,正是这博学才情,才使得徐浩飞的作品显现出了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显现出傲然的风骨神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6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版
   第B08版:基金纵横 /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常青树
阿驼
怀念浩飞老师
只想燃烧
百年大世界印
鲜花盛开的二院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怀念浩飞老师 2017-04-01 2 2017年04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