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介绍中年画家薛志贤先生,说他画路宽,画风正,曾随乔木学花鸟,随赵宏本学人物、走兽,又随车鹏飞、赵豫学山水。近年则于山水画用力尤勤,融古铄今,创新图变,努力展现自己的风貌。于是,春节过后的一天,我如约走进薛志贤画室,作了半日访谈。
当我见到志贤时,他正在翻看一叠画作。其中有一幅赵宏本的《猴趣图》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在高山的竹林掩映中,三只猴子扑腾追逐,似在争夺美食。显得形象逼真,憨态可掬。再看落款:“甲戌年新春于抱灯楼。”原来画作于1994年,是赵老80岁时送给学生薛志贤的。
赵宏本这位连环画家,我在少年时代就知道他的大名了。可以说,我是看他的武侠连环画长大的。上世纪60年代,他创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更可谓轰动一时,达到了他的艺术顶峰,也因此得到了连环画四大名旦的美誉。那么,是什么因缘际会,让薛志贤遇上这位大名鼎鼎的画家老师呢?
1964年出生的志贤,孩提时代便爱上画画,8岁跟扬州才女李圣和学书法花鸟,开始大量临摹连环画里的人物、花卉以及孙悟空、白骨精等形象。进入初中,美术老师很喜爱小志贤的美术天赋,带他去见自己的叔叔,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画家盛亮贤。正是这层关系,他也见到了创作室主任赵宏本。
志贤清楚地记得,他首次走进赵老师在乌鲁木齐路的家,是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老师先让他画一张画,等到画好一看是猴子!便笑了起来:“你胆子真大,居然在我面前画猴子!”说归说,其实心底里喜欢上了小志贤。
从此,薛志贤每周都去老师家学画。老师在讲授用笔、用墨、构图等技法的同时,经常对他说起为了创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走进深山里与猴接触,观摩它们神态,动作的故事;说起自己如何在灯下通宵达旦地进行创作,并把自己的画室取名“抱灯楼”的故事。他叮嘱志贤,画画要靠勤奋,还要多看多画,多动脑子,从大自然里汲取养料,努力画得跟别人不一样。这些话,对志贤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来年过去了,志贤在艺术上进步飞快,这令老师感到喜悦。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一天,志贤在老师家上完课,正想告辞,老师笑吟吟取出一张画来说:“你跟我学画这么多年了,你有这方面的天份,也很勤奋。我没有别的东西奖励你,就送张画吧。“老师免费教学生,还倒贴画,这种无私的精神让志贤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几年后,老师过世了。
2002年后,志贤先后参加了上海中国画院专修班和高级研修班深造。他接受指导老师车鹏飞先生的建议,选择了山水画专业。他说:“我自认为山水,花鸟都还可以,如果以山水画的气势,再配上花鸟的生机,使大自然有生命和无生命之物融为一体,必能闯出新的气象来。事实上,这正是他追求的艺术方向。
这些年来,尽管薛志贤的创作环境有的改变,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作品越来越受到青睐,但他依旧牢记赵宏本老师教诲,他的无私精神和艺术态度;多看多画,多动脑子,从写生中感悟艺术之真谛。他经常把玩《猴趣图》,就是为了加深这个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