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在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创新力度举世公认。而在文化艺术领域,相对滞后了。这些年来,我作为工笔花鸟画家,一直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想有所突破,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走访萧纯园先生,他一开始就如是说。看得出,这是位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画家。应该说,他的这个探索是有意义,也是有收获的。
萧先生在画坛耕耘58个春秋了。他先后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在张充仁、俞云阶、唐云、程十发等名师指导下,接受国画和西方绘画的严格训练,临摹了大量古今名画。毕业后从事中西绘画创作,后专攻中国画,尤其是工笔重彩花鸟画。两种不同艺术体系下产生的不同画种,必然会引起这位“两栖”画家从观念到技法的相互碰撞,擦出火花。于是,如何把两者融合,同时不失传统国画的基本特征,就成了他的最终选择。
我国的工笔花鸟画素来以工细的笔法,严谨的结构,具象的造型著称,因此被誉为艺术百花苑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但在引为自豪的同时,也带来了超越的难度。萧先生说:“我们当代人,必须以海派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心态,接纳古代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以自己的面貌和自己的表现形式,超越过去,开拓出新的艺术空间。”由此,他确立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以中国的水墨精神为内涵,融汇西方现代画派的表现手段,来丰富作品的艺术语言,努力使自己的工笔重彩花鸟画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特色。
在纯园先生看来,所谓中国画的精神内涵,早在六朝时期的宗炳已经作了阐述:“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事实上,他的创作,总是建立在观察、写生基础上,通过以形写神、笔工写意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使所画对象呈现内在生命力,体现出作品气韵生动的精神内涵。
中国花鸟画,“随类赋彩”是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萧先生按照现代光学、色彩学原理,吸取西方印象派绘画艺术实践,在自己创作中对这一古老的审美标准作了符合现代精神的阐发:先根据表达感情之需,确定基本色调;然后抓住对象不同天气、季节、时间以及不同环境中光的瞬间变化,给予不同的色彩表现。所以,他创作的虽然是工笔重彩花鸟画,却显得色彩丰富变幻又色调统一,让读者自有一种纵深感和空间感,从而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的现代工笔重彩花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