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史上最严”交规开始实施。这些交规有不少是新创设,引起热议。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商业繁荣,交通发达。如何治理城市交通,是广大市民关心的问题,也是城市发展和管理中必须解决的课题。
社会生活要有序进行,必须建立相应的行为规范。从上海最严交规的实施,不禁联想到规则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改革开放后,上海的都市生活发生了巨变。早上,一觉醒来,发现楼下小区里已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轿车。这在十几年前,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但令人困扰的是,半夜里一些小区业主为停车问题发生争执,使左邻右舍在美梦中被吵醒。走上大街,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举目皆是。它在提倡绿色出行,推动解决交通“最后一公里”中功不可没,但它的“野蛮生长”,却有为人诟病的管理问题。
社会发展中,需要建立一系列新的规则,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可喜的是,这些新规则有的已经形成并出台,有的正在路上。在规则实施过程中,必须增强规则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如何敬畏规则、遵守规则?这需要补课,补法律的课、各种规范的课。比如,我们从小就受到教育“老虎会吃人”。但现实中仍有游客违反相关规则,擅自进入野生动物区,以致发生老虎伤人事件。血的代价,说明人生不守规则,时时都可能补课。漠视规则,带来了灾祸的隐患,而遵守规则,则是个人的福音、社会的福音。上海去年3月启动交通大整治以来,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有所增强,上海的交通事故也有了明显的下降。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8%、14.7%、38.0%。
遵守规则要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上海作为一个商业城市,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讲规则的海派文化,这是上海城市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在培养遵守规则的城市文明建设中,在方法和路径上要有创新。上海市民中,大多数人有好的公共生活习惯,但也有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乏遵守规则的自觉性,总做些缺乏公德但又不违法的事。几年前,上海有关方面将地铁逃票者上传至征信系统黑名单。这种诚信记录对于教育市民遵守规则、做诚实守信人起了很好的作用。它告诉当事者,你违反了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必须引起重视,累积后会产生严重的法律后果。在法律的威慑力下,当事人思想上会有所触动,行为上有所收敛,成效就显现出来了。这种记录和跟踪的过程,就其本身来说,是对事实的确认,但也内含着提醒和警示,也是一种教育。现在是大数据时代,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用事实来“说话”,探索城市文明建设的新方法和新路径。
当然,讲规则是全社会的事。不仅是市民的事,也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最近,全国有20个县级和县级以上政府因为进入失信名单而被曝光。政务诚信必须加强建设,为整个社会讲规则、讲诚信做出表率。企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被亮“黄牌”的不少,甚至亮红牌的也有。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必须充分重视企业自律的精神,要让企业尽可能地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这对社会风气的转变,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为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