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健康”导致不健康
62岁的张阿姨每天收看各类养生节目,记录各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养身秘诀,每年体检也会关注自己的血糖和血脂。她认为,千金难买老来瘦,最近几年,几乎只吃素食,很少吃肉,久而久之,身体抵抗力下降,经常感冒,全身乏力。10岁男孩果果的母亲是一名全职妈妈,平时十分注重孩子的饮食健康,每天在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儿子的食品称重搭配后再烹饪,杜绝一切所谓的“不健康”食品,结果却导致果果反而比同龄人矮小瘦弱。
事实上,痴迷“健康饮食”的人不少,记者从本市多家医院的营养门诊获悉,经常有市民因为追求“健康饮食”却意外地导致身体“不健康”,比如有人20年不吃鸡蛋;有人杜绝一切豆制品;有人吃一次烧烤就连续多日焦虑不已、感觉自己“身体不适”;有人每吃一口东西都必须咀嚼50下才能下咽等等。更有极端案例,年轻时抽烟酗酒、暴饮暴食,年纪大了竟然每天只吃“蔬菜糊糊”,最终导致患病……
过度痴迷已接近偏执
法国图卢兹让·饶勒斯大学跨文化心理学教授帕特里克·德努指出,健康饮食痴迷症是一种过度专注于健康饮食的综合行为,是一种新的饮食失调症。患者会判定某种正在吃的食物“不健康”,然后将其完全杜绝。
据了解,健康饮食痴迷症产生的最初原因包括对自身健康的过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带来的困扰等。近年来,各种养生节目充斥荧屏和网络,当面对“某某食物致癌”“某某疾病患者严禁食用某某食物”“某某食物已导致几十万人患病”等真假难辨的信息时,很多健康饮食痴迷症患者完全失去判断力,他们无法作出“该吃什么”的选择,便采取一种自我保护的“后退”方式,将食谱“一刀切”,最后可吃的食物越来越少,饮食逐渐单调。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吴萍指出,健康饮食痴迷症患者的症状一般表现为,为了吃得健康而严格控制饮食和种类直到偏执的程度,从而使身体处于危险状况。
保证食物多样性才健康
吴萍告诉记者,健康饮食痴迷症好发于40岁以上的妇女,她们常纠结于“健康”与“不健康”食品,对养生一知半解,自以为这是注重健康,重视生命的表现。“很多人对这种疾病了解不深,对其危害更是认识不够。在心理和行为上,健康饮食痴迷症患者往往会逐渐将自己边缘化,与社会脱离;而在身体方面,由于缺少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患者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并合并代谢失调,甚至死亡。”健康食品痴迷症患者经过治疗,可能需要6年至12年才能完全恢复健康。
吴萍提醒,要防治健康饮食痴迷症,应该及时咨询营养专家及心理专家,认识“平衡与节制”的重要性,正确处理人与食物的关系。正所谓物极必反,过度追求“健康”,有时反而容易走入误区。“平衡饮食,食物多样”才是根本的饮食之道。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