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临床数据表明,肺癌早期的5年生存率高达70%-80%以上,而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为5%以下。美国肺癌筛查试验(NLST)得出的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降低20%肺癌死亡的结果,结束了多年来能否降低肺癌死亡率的争议,这项研究在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领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基于NLST的结果,全球多个医学组织修正了肺癌筛查指南。专家们相信,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的敏感且特异的肺癌筛查早诊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以及低剂量螺旋CT与分子标志物在肺癌筛查早诊中的联合应用,必将为肺癌的筛查和早诊带来新的希望。
市肺科医院率先常规开展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通过对肺癌高危风险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检出常规胸部X线无法发现的早期肺癌,从而提高肺癌手术的切除率及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此外,医院肿瘤科每年进行8000余例支气管镜、1000余例超声支气管内镜下活检及3000余例肺穿刺,针对肺部病灶的位置有选择性地操作,提高了肺癌的诊断率和协助肺癌分期,为肺癌患者的早诊断及综合治疗提供帮助。
周彩存教授指出,肺癌治疗不能只着眼于局部治疗,要时刻牢记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需要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因为即使一期肺癌“根治性”手术后,都会有20%左右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二期肺癌手术后有30-40%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三期肺癌手术后有50%以上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目前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包括:手术+化疗、手术+靶向、化疗+靶向、射频消融+化疗、射频消融+靶向、化疗+放疗+靶向等多种相结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