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德馨教授作为海派中医颜氏内科第二代传人,积极开展海派中医颜氏内科建设工作,为推动海派中医作出巨大贡献。他在学术上开拓创新,根据疑难病的难愈复杂等特点,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提出“衡法”治则,为诊治疑难病建立了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与实验基础上指出“气虚血瘀是人体衰老的基本机制”,完善了“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的中医气血辨证学理论,创立了中医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新思路。
2003年“非典”肆虐,耄耋之年的颜德馨坚持在第一线,担任上海市中医防治专家组顾问、中医治疗指导组组长,参加制定中医中药预防“非典”的方案,对中医临床一线工作进行指导,参加远程会诊,还指导了广东和中国香港地区的“非典”治疗工作。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颜德馨创建上海铁路医院(现第十人民医院前身)中医科初期,就在住院病房设立了“小药房”,以满足病人随时用药、煎药的需求。他心系病人健康,无论多晚,只要有人求医,马上披衣出诊。
颜德馨教授一生心系岐黄,热心中医事业建设,在上级领导支持下组建上海市中医心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并个人捐资数十万元成立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为中医传承发展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颜氏内科由颜亦鲁先生创派,百年来承袭融汇、创新之精神,对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医术精湛,代代相传,在沪上渐成影响,成为海派中医内科主要学派之一。颜德馨坚守颜家“仁心仁爱”的医道,不仅树立了良好家风,也成就了颜氏内科自成一家并成为海派中医的优秀代表。他和裘沛然、张镜人并称为上海中医“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