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0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唐翔千:一次会议改变了人生轨迹(中)
蒋小馨 唐 晔
  ◆ 蒋小馨 唐 晔

   又要有大动作了

  1995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天上飘着蒙蒙细雨。“生益科技”总经理刘述峰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厂里,把小车开进车库时,发现一辆黑色富豪740停在那儿。啊呦,老板怎么来了?

  平时,他都是在香港下班了才过来的。

  刘述峰关上车门,急急往办公大楼走去。在路过绿树掩映的水池时,他突然发现翔千正背着手,悠然自得地看着水中的游鱼。

  说到这个水池,也有一段故事。当初,翔千一是考虑在单调的厂区里安排一个景观,养几条红红绿绿的鱼,增加一些乐趣;二是让它成为“环保样本”,因为池子里的水原本是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后已无毒无味,连那些很难养的观赏鱼都活得自自在在。刘述峰本来就喜欢养鱼,为了表明“生益科技”的环保水准是一流的,他特地让人挑了一些名贵的锦鲤鱼——这钱当然是刘述峰自掏腰包。他半真半假地对水质检测员说:“每次化验完了,达标了,你先用这水泡一杯茶喝,再排到水池里——鱼死了,你要赔我哦!”

  此刻,刘述峰看到翔千,紧走几步站到他面前,满脸狐疑地问道:“唐先生,你这么早来,有什么要紧事吗?”“没事没事,看着水池里这些鱼摇头摆尾,我在想怎么让它们游进黄浦江。”翔千抬起头,笑眯眯地对刘述峰说。刘述峰是聪明人,从翔千这句话里,他大致上可以断定,老先生又要有大动作了。

  上海是绕不过去的

  在办公室里,翔千告诉刘述峰:“我想去上海发展电子工业。”刘述峰看着翔千没有吱声,打心眼里佩服自己的老板,70多岁了,依然不停不歇,还不断给自己加压。但人毕竟要一天天老去,与前几年相比,翔千的白头发多了,腰开始弯下来了,两腿不那么灵便了,签字时手也微微颤抖了。古稀之年还朝九晚五去公司上班,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再要去上海打出一片新天地,身心承受得了吗?为翔千着想,刘述峰说出了心里话:“如果你真想听我的意见,一句话——我投反对票!”

  翔千笑了笑,说:“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之所以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我是上海人,总想为家乡做点事情;二是我看好上海以及长三角的发展前景,那里是制造业的高地,对外资一直很有吸引力;三是上海的人才优势,那里的大学和研究院特别多,不但人才济济而且水平高。要在中国成为一流的高科技制造企业,上海是注定绕不过去的。”

  翔千总有一个情结:“实业救国”,或者说“实业兴国”,办一家“中国最好、世界一流”的企业。所以,当周围朋友都对他转型成功大加赞赏时,他根本兴奋不起来,因为他有更宏大的抱负,要下一盘更大的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香港制造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过程中,翔千审时度势,在新界大埔工业邨买下了三个电子厂,主要生产印制线路板。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香港美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始进入电子业。此后,从成立“美加伟华”到收购“东方线路”,从创办“生益科技”到接手“生益电子”,翔千大致上勾勒出了电子王国的雏形。

  翔千明白,自己进入的是一个高科技行业,要站上电子工业的制高点,放弃上海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就像美国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都要扎堆在硅谷一样,因为离开了那一块土地,不管是做老板的还是搞技术的,个个都像丢了魂似的,吃不好睡不香,总是担心被别人甩到后面。

  就在这时,时任上海松江县委书记杜家毫登门造访,希望翔千能够落户正在扩建的松江工业区。翔千对松江素有好感,知道它是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发祥地,是江南一带非常有名的鱼米之乡,它的三泖九峰名胜风景,曾吸引了范仲淹、司马光这些文人墨客,写下了优美动人的诗文华章。翔千还知道,松江水网密布,公路四通八达,是办工厂非常理想的地方。

  就在翔千准备北上的时候,中国外经贸部发布了《关於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暂行条例》,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并推出10项免税政策。电子工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可以享受进口设备免税的优惠政策,使得投资成本一下子降下来许多,这无疑又推了翔千一把。翔千惟有感叹命运的神奇:太不可思议了,就像冥冥中有什么安排一样,这么些利好不早不晚偏偏在这时凑到了一起,再犹犹豫豫、踯躅不前,太说不过去了!翔千落户松江的企业名称是:上海美维电子有限公司。

  做实业的“第一资本”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第一资本”。好在去上海开办公司之前,翔千心中已经有了人选。几年前,因为业务上的关系,翔千曾多次光顾上海一家印制线路板公司。当时,“美加伟华”和“生益科技”是这家公司的覆铜板供货商。一来二去,翔千跟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徐建雄熟悉起来,发现他虽然话语不多,说起业务来却头头是道,对每一种线路板都了如指掌,谙熟技术上的细节与关键之处,而且在好多部门做过事情,市场部、生产部、制造部……重要的业务部门,他几乎转了个遍,从部门经理一路往上走,做过总经理助理,直至坐上副总经理的位置,管理经验绝对丰富。

  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人又见面了。“唐先生,听说‘生益科技’建了个研发机构,这在行业里是个大新闻啊!”显然,对翔千这一举措,徐建雄艳羡不已。翔千谦虚地笑笑:“我准备加大投资,把它建成一个国家级研发机构。”徐建雄知道翔千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说过的话一定会想方设法做到。

  “我还记得六七年前去‘生益科技’,那时候只有一栋楼、一个车间,一条线、一部机器。如今,‘生益科技’在全国是响当当的牌子。”“你去的时候,我们还处于试生产阶段,一个星期做两天停三天。”“现在已今非昔比啦!”徐建雄赞叹道。

  两人谈得很投缘,翔千乘机试探着问了一句——他看似随意,其实已经考虑了很久:“徐先生,冒昧问你一声,不知你愿不愿意来我们美维工作?”徐建雄一怔,旋即答道:“如果有合适的职位,我乐于从命。”“真的?”翔千没想到徐建雄回答得这么爽快。

  “说实话,唐先生,认识你这么久了,你的为人我了解得很清楚,你的经营理念我也很赞同。如果有机会,很愿意为你的事业添砖加瓦。”“谢谢你!”翔千笑容满面,“我想先请你出任TOM,也就是我的小儿子唐庆年的CEO助理,待你熟悉了美维集团的业务之后,再担任更重要的职务。”“你这么安排,我感到很荣幸!”

  那次谈话不久,徐建雄赴港出任“东方线路”CEO助理,半年后升任副总经理,主抓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合格率,同时筹建上海新公司。

  1996年3月,正是春寒料峭时节,在淡淡的晨雾中,一辆小轿车驶进上海松江工业区,在一座简陋的瓜棚旁停了下来,车门开处,翔千和徐建雄一先一后走了出来。在他们的周围,大部分地方依然是田园风光,冻得硬邦邦的土块上,依稀可见或红或黄的野花。只是在几百米开外的地方,零零星星矗立着几座厂房。显然,松江工业区还是待开垦的处女地。“这块地,我已经买下来了。”翔千兴致勃勃地用手比划着,带领徐建雄在未来的厂区里转了一圈。这块地有50多亩,足足有四五个足球场那么大,早先是一片瓜地,现如今满地都是枯黄的藤蔓。

  这时,太阳出来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翔千登上了一处高坡,出神地眺望着远方,似乎憧憬着将会在这儿发生的奇迹。

  一年以后,也就是1997年5月,工程开始破土动工。1998年6月,厂房建造、机器安装以及动力、空调、三废处理设备调试等相继宣告完成,7月份开始试生产,四个月后正式投入生产。开工第二年,“美维电子”就实现销售4.15亿元,创收外汇5000万美元,盈利3800万元,跻身于上海工业销售500强之列,并被认定为上海市先进技术和出口型企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迎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专题报道民生篇
   第A03版:迎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专题报道民生篇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旅游
   第A28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29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广告
唐翔千:一次会议改变了人生轨迹(中)
张洵澎的人生历程
玄机无界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2唐翔千:一次会议改变了人生轨迹(中) 2017-05-02 2 2017年05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