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2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施北上第一村
钱汉东
  钱汉东

  我的故乡诸暨,是我国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故里,当地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浦阳江亦因美女西施浣纱而闻名,书圣王羲之在江边留下了千古遗墨“浣纱”两个大字。2006年,国务院批准西施传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日前我随东方电视台摄制组,拍摄了西施北上第一村——钱池。

  诸暨以南,几乎没有西施的传闻。范蠡携两位美女到绍兴王宫学习歌舞礼仪。龙舟从古越国诸暨缓缓地驶向绍兴,沿着一条宽阔清澈的浣江北上,蜿蜒流经千年人文古镇江藻,来到钱池村,被热情乡民围住。据史载:西施北行至此,“盖为众观所围,行也不得。时乃有渔翁献策:欲睹绝色,先投一钱,鱼贯进退可也。范公称许之。须臾钱积舱满。范公乃命掷钱村头池塘,瞬间盈溢。范公赞叹曰:‘壮哉钱池,民不惜钱,必不畏死,民情可知,民心可用矣!’千年而下,越民侠义之气,始于斯源;越国复兴之路,由此萌现。”钱盈池满,钱池得名,佳话流传。

  钱池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远眺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近观塘池遍布,碧天莲叶,荷花飘香,渔舟出没,鹅鸭欢叫,美不胜收,好一派田野风光。这里是我儿时的乐土,每当寒暑假,父母生怕我们在上海惹事,总要将我们兄弟送回乡省亲。我与堂弟兄一起去捉泥鳅、摸田螺等,还在江水滩头学会了游泳,这里不仅给了我儿时的欢乐,也让我从小体验到稼穑的艰辛。

  “耕读传家”是诸暨人骨子里的东西,故乡的耕读之风气源于元代布衣王冕,至今文气颇盛。少年看到家乡有不少进士牌坊,我清楚记得11岁那年,发现钱氏宗祠里的匾碑,字写得非常漂亮,受到感染,萌生了想把字写好的意愿。可惜钱池的匾额牌坊,在“文革”中被毁,钱氏宗祠长年失修,屋漏墙斜,面临坍塌。

  钱氏宗祠建造于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这不仅是钱氏后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记忆,必须保护,留住乡愁。我的想法得到诸暨市镇两级政府的支持,钱氏宗亲及乡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将其加固修缮,复其旧观,今荣列诸暨市文物保护名录。

  钱池得名之说,我不知听过多少遍,对此心存疑惑,甚至认为这是好事者的杜撰,直到1987年回诸暨采访,史志办边迪夫先生陪我回钱池探望大伯,才知道这则世代相传的故事在县志上早有记载,遂写下《五律·咏西施》一首:“越女夸天下,西施有艳声。人徒工媚笑,尔独敢含颦。报国千年重,谋身一念轻。浣纱非祸水,旧案待重评。” 西施当年忍辱负重,侠义报国,是真善美的化身,为后人传颂。见证西施存在的唯一物证,为藏于上博的青铜器《夫差盉》,盉肩上刻有铭文:“吾王夫差吴金铸女子之器吉”,大意为吴王夫差用诸侯敬献的青铜,专为一名女子铸造,而这“夫差”铭文所提到的女子便是西施。民间喜爱西施,她的故事广泛流传,越传越神奇。浙江楚越公司设计捐赠西施塑像,素妆如玉,栩栩如生,与赞颂西施诗碑一起,立在“西施北上第一村”钱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A28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消息
   第A30版: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A32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隔着四十年的月光往回看
声乐大师温可铮
西施北上第一村
绚烂(油画)
“随”之一字
夏日薄荷香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西施北上第一村 2017-06-24 2 2017年06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