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2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随”之一字
李 荣
  李 荣

  记得《唐诗三百首》里面,最先“登场”的一首太白诗,就是这一首《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全诗是这样: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按,历代诗评,都认为太白这一首,有意在学陶公,所以特别地有陶诗之风。不过,太白诗风留给大家的印象,总是浓烈一路,太白在这一首里已经把笔压得这么轻淡了,大家感觉上总还是觉得比陶公要浓一点,这也是无可如何的事情。这种诗笔诗风上的印象,有时候固然是作者在笔下不经意总会把惯常的风味流露出来,有时候却也在于读者,有意无意总在归类,让诗家有时想改一改味道,却也有点不容他变化的意思。西洋近世美学大家姚斯,创立接受美学理论,认文学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双向而完成”,非作者一厢情愿也。比如太白在这里,可能会说“这用笔还要怎样的淡法”,但读诗的人却道“还是浓”,按照接受美学,这诗最终的“完成”,总还是在“浓淡之间”也。一笑。

  我倒对于浓淡没有这样留心。我记得第一次读此诗,对于第二句“山月随人归”印象最深,然后回看几遍,却是在全诗的上下,处处能够把这一个“随”字找到。暮色与碧山,是随;却顾与所来径,是随;苍苍与翠微,是随;相携,是随;绿竹入幽径,既可谓绿竹丛里有幽径,亦可谓幽径里面有绿竹,当然是随;青萝拂衣,亦是随。长歌吟松风,松风可作曲名,长歌吟出此曲,是随;松风亦可实在就是风吹入松林而成的天籁,那么天籁与长歌的人籁,简直分不出哪个是主调、哪个是辅曲,交相应和,不是随又是什么?我醉君乐,是随;最后归结为陶然共忘机,共字当然亦是随字,忘机不过是归于本真与本来,或者简单说就是真诚真实一点,这总离不开和应与理解,也就是那个“随”字。

  人要真诚,总还是要真诚的环境和真诚的人来相配。否则,真诚却是极容易受到伤痛,至少也是受到误解,让人不得不来加上一层“防护壳”,这才是人世间“欣然忘机”如此难得的原因。这个“随”字,在我看来,就是这诗的紧要处,太白大概认为在现实生活里总不大容易能够找到,所以才让它在诗里随处“跟随”在那里也,又一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A28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消息
   第A30版: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A32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隔着四十年的月光往回看
声乐大师温可铮
西施北上第一村
绚烂(油画)
“随”之一字
夏日薄荷香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随”之一字 2017-06-24 2 2017年06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