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现代化”
这台19年前就诞生的剧目在当时的英国主流芭蕾观众看来非常“惊世骇俗”,而如今看来则相当杰出。该剧故事情境被移植到现代:被“皇室风范”十足的王后严控的王子,始终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下。他被一世俗女孩所吸引,而这个女孩不仅不遵循贵族礼仪,还流连酒吧夜店,害得尾随而至的王子被两个水手痛打。伤心失望之余,王子在公园湖边遇到一群男演员扮演的天鹅,他被其中的头鹅所吸引。头鹅幻化成帅酷的男子,“大闹”宫廷舞会,成为贵族追逐的对象——无论男女,最终他成了王后的上宾。嫉妒,让王子与母亲争风吃醋,从而成为整个宫廷的笑柄。在似梦非梦中,现实生活中的王子死于母亲的怀抱,而他的灵魂归属了头鹅……
对于“同性恋”的质疑,马修的解释是:“你把他想象成什么都可以”,头鹅,未必是一个男人,对于从小被桎梏的王子而言,他是想象的产物,代表了男人味十足、强大的理想和自由的存在。因为角色都是当代人,因此舞蹈语汇也不那么“古典”——全场几乎都是穿着燕尾服和礼服裙的男女演员,跳着芭蕾范儿的各类舞种。在酒吧场景里,甚至出现了猫王、康康舞娘。
情感被中和
深刻的内涵,包裹在丰富多样且能表达强烈情感的肢体语汇里。半裸的男天鹅肌肉线条分明,他们身上涂抹银白色的粉末,穿着丝质的羽毛状的灯笼裤,一旦舞动、跳跃,就仿佛“羽毛”飘逸。男天鹅并没有刻意展现天鹅的“女性化”,而是既阳刚又具妙趣。尤其是“四小天鹅”这一片段,完全以滑稽有趣的风格处理,让观众忍俊不禁。
英剧式的幽默,也是该剧中和强烈情感冲击的妙方,尤其是在上半场。世俗女孩的性格定位,不仅体现出王子常年受困于母亲,造成情感选择的稚嫩,也展现了女孩与王后间的性格落差,延伸出喜感连篇。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