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总经理 褚玦海
~~~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总经理 褚玦海
     
2014年09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原油期货力争年内推出
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总经理 褚玦海
张钰芸
  “借助自贸区改革东风,探索期货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转变的制度创新。”在“上海金融大讲坛”自贸区一周年座谈会上,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总经理褚玦海用一句话,道破了建设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意义。

  制度创新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灵魂”和“核心”,而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也立足于开放。力争在今年年底前推出的原油期货,将尝试建立全球化的多层次市场参与体系,打造全球原油衍生品市场中的“中国标准”和“中国价格”。

  制度改革新起点

  “制度创新是建设上海自贸区的‘灵魂’,只有打破惯有思维、转变固有观念,才能突破发展瓶颈、融入国际化竞争,促使金融市场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推进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逐步迈向‘经济强国’。”

  发言伊始,褚玦海就指出,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国际化发展的意义堪比当年建立深圳特区、浦东开发开放、加入WTO的深远影响和突破创新,并将成为撬动中国经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

  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促成了今天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制度创新”,而这正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灵魂和核心。他指出,制度创新是意义更为重大的改革。上海自贸试验区无疑是一场新的制度改革的起点:以开放推动改革,带动金融、税收、贸易、行政管理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使制度充分发挥作用。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改革的红利促使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将有效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能源格局发生巨变

  2013年11月22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落户上海自贸区。褚玦海在座谈会上指出,世界能源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促进能源中心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美国能源自给能力不断提升,欧洲能源消费停滞不前,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能源消费比例正进一步攀升,现货流动和贸易变化正逐步推动能源市场全球东移,国际能源市场供需格局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和变化。”

  褚玦海表示,我国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2013年我国原油进口量突破了2.8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尽管拥有如此庞大的能源消费和需求市场,但在全球原油市场体系中却缺乏一个能准确、客观反映中国和亚太地区供需关系的价格基准,在原油定价机制上影响力弱,致使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和石油相关产业影响巨大,在国际原油进出口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也不利于商业石油储存体系建设。

  因此,全球原油价格体系中,除北美、欧洲外,还需要一个第三个八小时时区,即亚太地区的市场价格中心,从而与欧美交易市场形成一个连续24小时交易的风险对冲机制,保障亚太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方便全球投资者有效、及时地完成价格风险管理。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建设正当其时。褚玦海在座谈会上表示,能源中心将打造公正、高效、安全的国际化能源期货交易平台,吸引全球能源生产、贸易、消费者及相关金融机构参与,形成重要国际性市场。

  探索国际化投资

  借助自贸区的改革东风,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在探索期货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转变的制度、机制创新,第一步就是原油期货的上市。褚玦海表示,目前,能源中心正全力以赴做好原油期货上市的各项筹备工作,力争在今年年底前推出。

  据统计,2013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20.62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67万亿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并且多个期货品种交易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褚玦海指出,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是一个主要由国内投资者参与的封闭式市场,国际化程度较低,欠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能力,无法发挥国际市场定价中心作用。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资本市场新“国九条”的实施,我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成立和原油期货的推出上市,正是我国期货市场探索国际化的实践和创新。

  褚玦海透露,作为我国第一个国际化期货交易品种,原油期货将尝试建立全球化的多层次市场参与体系,全面引入境外投资者、石油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并在投资者准入、市场运行监管、规则体系国际化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为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资本市场创造基础市场环境和有利条件,也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运作探索经验。

  他同时强调,建设原油期货市场一方面要着力构建开放、活跃的国际性交易平台,另一方面也要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安全、有效、严谨的法律规则体系,并予以严格执行,保障市场安全、公平和有序。

  本报记者 张钰芸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23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24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25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26版:申城社区
   第A27版:新民健康/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广告
   第A34版:家装之窗
   第A35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36版:专版
   第A37版:专版
   第A38版:新民法谭
   第A39版:新民法谭
   第A40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B03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B04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B05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B06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B07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B08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B09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B10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B11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B12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B13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B14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B15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B16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赛事
   第C04版:现场
   第C05版:珠宝
   第C06版:妆容
   第C07版:秀场
   第C08版:大牌
自贸区一年创下四大重要突破
原油期货力争年内推出
新民晚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特刊B03原油期货力争年内推出 2014-09-26 2 2014年09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