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念岳父费礼文
陈迎庆
  陈迎庆

  今年国庆前,岳父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岳父是一位知名作家,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学》副编审。从工人到作家,他的一生,就是成功的传奇。 

  岳父解放前出身于安徽的贫苦家庭,十四岁到上海做童工。解放了,劳动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注重在普通工人、农民中选拔、培养文学创作者。岳父就是这个时代的典型,从普通工人成长为专业作家。因此,在内心深处,他对党、对新社会充满感情。

  记得1986年的国庆前,我作为“毛脚女婿”第一次上门,岳父心情极好。倒不是因为我,而是他新近入了党。后来我才知道,岳父虽然是新中国培养的“根正苗红”的作家,却20多年未能入党。但他矢志不逾,终于实现了夙愿。当时,岳父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入党打算。当得知我尚没考虑时,岳父严肃又真诚地告诫我,应该有入党的要求。初次登门,就接受了一次党建教育,虽然出乎意料,但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过努力,不久我也成了一名党员。

  岳父解放前只读过三年书。而他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实现了华丽转身。之所以能发生这种奇迹,既归因于国家的培养,也受惠于老一辈编辑、作家的无私的提携。哪怕是点水之恩,岳父也一直铭记在心。

  他曾多次谈起与我外公严独鹤先生的交往。上世纪50年代末,岳父拿着作家协会的介绍信,前往上海图书馆。时任副馆长的外公热情接待了他,除了满足借阅的要求,还亲自陪他参观了图书馆。这小小的情谊,几十年来岳父却念念不忘。

  有一次,他拿出一本刚收到的文集,兴奋地递给我看,问我是否知道作者。我看了扉页:“罗洪著”,坦言不了解。岳父略有失望,便详细告诉我这位百岁作家的情况。原来,罗洪女士不仅是与鲁迅同时代的作家,更是岳父在《上海文学》杂志社当编辑时得到她悉心指导的前辈。岳父已年届耄耋,早已是资深编辑,但谈起罗洪,就像小学生谈论老师,感激之清溢于言表。

  岳父从事文学创作达60年。这与其刻苦努力和极强的事业心是分不开的。

  即便在退休后,他仍一直坚持写作。“蛰居”青浦区中国福利会养老院后,本该颐养天年,然而他却宣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每日笔耕不辍,不完成“爬格子”的指标,决不休息。

  匪夷所思的是,岳父是把多个纸板箱,叠成一个“书桌”,就在这“夜壶箱”大小的纸板上,历时一年多,践行诺言,终于完成了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我曾多次建议,添置一个小书桌,他总是付之一笑;去年夏天,一家报社通过我请他写一篇对养老院生活的感想。我信心满满地去电,没想到他却谢绝了。他在电话里反复说:“我都八十五岁了,八十五了……”。当时我很不理解,八十五岁与谢绝约稿有何关系?又为何钟情于纸板箱?现在我恍然明白了:岳父是预感到自己来日无多,要排除对创作时间、创作思路的一切纷扰,只争朝夕地完成创作计划,留书于世。这体现了他视写作事业为生命的崇高追求。

  岳父终于无憾地远行了。他不仅留下了此生最后一部作品,更留下了爱党、感恩、敬业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后辈前进。一路走好,爸爸!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街拍/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家装专版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专版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家装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大购网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之窗
屠教授的谦和与低调
肇嘉浜路散记
“小修小补”行当不能丢
流着眼泪的笑声背后
怀念岳父费礼文
图片新闻
今宵灯谜
冬吃萝卜
微信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怀念岳父费礼文 2015-10-30 2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